院內右側立有一碑。
岳良普老人(左)守候岳飛祠10年。
唱起《滿江紅》里的歌詞不禁讓人想起了岳飛,很多人都知道岳飛是南宋的著名將領,是一位有名的民族英雄、軍事家、抗金名將,其故鄉為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然而在高密市的一個小村莊里則有一座岳飛祠,據了解,附近兩個村莊里的人基本上都姓岳,都是岳飛的后人。而此處也因此成為了高密市的愛國教育基地和“鄉村休閑游”寶地。
后人籌款重建岳飛祠
5月24日下午,記者驅車25公里來到了位于高密市西方戈莊村里的岳飛祠,該祠位于村莊的西北角,背倚海拔40米高的筆架山 ,面對一望無際的平原。根據村里的老者告訴記者,“岳飛的十七世祖岳景春遷居至此,繁衍生息,現已經發展為兩個村的龐大族系。”據了解,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族人建起了岳氏先祠,祠堂坐落在后山祖瑩前,占地六畝,高大的門樓上懸著寫有“岳氏先祠”的匾額。
然而,由于歷史原因,之前的岳飛祠破壞無遺,生活在這個村莊的岳飛后人,為了思祖德念宗功,弘揚“精忠報國”精神。2003年4月,于岳飛九百年誕辰之際,由岳氏后裔捐資,重新建成了占地面積為2500平方米的“精忠岳祠”。
每逢過年時祭祀要排隊
一下車,記者就被高懸在門樓上方的“精忠岳祠”吸引住,雄渾勁健,豐腴開朗,配以大門隸書對聯“炳史冊精忠資社稷 收河山報國筑長城”,讓人一睹頓覺岳祠莊重肅穆、沉穩雄渾,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走進岳飛祠,首先映入眼簾的則是院子中間的香爐,據了解,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這里特別熱鬧,特別是到了過年的時候,兩個村(東、西方戈莊)里的岳氏后人都來這邊祭祀。村里的人說,由于當時岳飛帶兵出去打仗的時候是凌晨放完炮就出發了,所以,該村的人們在送年的時候都會選擇在凌晨,常常要排好長的隊伍。
村里的一位岳氏后人告訴記者,“前幾天是‘老頭子’的910周年生日,特別熱鬧,村里每年都會請唱戲的在門口唱上這么一天。”記者看到院子的角落里還堆放著一些煙花箱子,管理員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村里的年輕人捐的煙花,前幾天‘老頭子’生日,兩個青年人共花了一千元買的煙花,都是大家伙的一片心意。”村里人喜歡親切地尊稱岳飛為“老頭子”,村里岳氏家族的人告訴記者,“我們只有喊家中的長輩才這么喊,是因為親切,更是一種尊敬,因為他是我們的驕傲。”
10棵松樹挺立院中
七旬老人守候岳飛祠10年
負責岳飛祠的看護和管理的是一位71歲的老人,他叫岳良普,他也是岳氏家族的一員,他表示自己完全是義務管理,“作為岳飛的后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而且,這個祠也是我看著一點點建立起來的。”說起對岳飛祠的守護,七旬老人無怨無悔,這一守就是10年。
要說遺憾 ,岳良普老人唯有一點遺憾 ,他告訴記者,“ 在建設之初,因為‘老頭子’是武將,原本是該有一對石獅子立于門口,顯示英雄的威武之風,可是由于當時沒有資金 ,導致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在門口修建上 ,這是現在唯一的遺憾 。”老人表示,歡迎市民前來這里學習參觀,更希望能有愛心人士繼續來完善該祠。據了解,高密市早在2008年將此地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鄉村休閑游”團隊接待推薦單位。
記者發現,院子雖然不大,但是依然挺拔著10棵捐贈而來的松樹,高大威猛。院內右側立有一碑,正面是飛祖第三十一世孫樂廷敬撰的碑文,背面刻有岳祠籌建小組成員的名字,以念其功德。岳祠整體長方形,對稱結構,主殿、門樓為單層飛檐,頂制為琉璃瓦。主殿坐北向南,與門樓相映成輝,在鑲有琉璃瓦頂院墻的拱圍下,富麗堂皇,氣勢非凡。
大殿正中供坐著飛祖戎裝彩繪神像,神像為坐式,高2米。外著繡龍紫袍,內穿金色鎧甲,頭戴帥盔,腰掛玉帶,腳蹬虎頭戰靴;左手執寶劍,右手握兵書,劍眉虎目,氣宇軒昂;虎虎生氣,凜凜威風,令人敬而生畏。據了解,此像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副教授荊曰政先生攜弟子岳樂廷先生與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李長江先生共同設計塑造而成。
岳良普告訴記者,“當時不僅考慮到了岳祠的外觀設計,更重要的還注意到了岳飛祠的文化構筑。因為它不僅增加了岳飛祠的文化底蘊,更重要的還能展示岳飛作為民族英雄的風采,弘揚精忠報國的民族精神。”
相關報道:濰坊2013年投資15.73億治理地下水漏斗區
濰坊被強拆家庭英國媳婦:我愿意做"洋秋菊"
濰坊廣濰發達 邁騰鉅惠2萬元
濰坊鑫達 日照海濱清新之旅活動圓滿結束
濰坊壽光成立山東首家縣級拍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