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省文化廳獲悉,山東擬定實施“東夷文化溯源工程”。在馬年春節之際,記者對著名東夷文化學者、東夷文化源頭論的提出人、《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一書的作者丁再獻進行了專訪。
一、關于東夷文化的形成
新浪山東:首先,請問丁先生什么是東夷文化?
丁再獻:東夷文化,顧名思義,是指東夷人一萬年前后所創造的系列文化。“夷”字在距今4500年前后的龍山文化時期東夷骨刻文字中已有發現,在商代甲骨文中“夷”字經常出現。夏代正式稱“夷”之名,與“華”、“夏”并稱,目的是為了進行華、夏之辨。到了《禮記》曲禮下,“夷”才開始有“東方之人”之意!锻踔啤菲f:“東方曰夷”,東漢許慎《說文》中說:“夷,東方之人也。”更加明確了這種說法。夏商的統治中心在今河南、山西、陜西的黃河中游地區,“東夷”既然在這個統治中心之外的東邊,那么東夷就只能是以今山東為中心的東部地區了。郭沫若等眾多著名考古學家論定,東夷文化的核心地區是山東半島。
新浪山東:請問,東夷文化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
丁再獻: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考古發掘發現:東夷文化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一萬年前舊石器時期為萌芽階段,新石器時期開始進入初創階段,大汶口文化時期正式形成,龍山文化時期東夷文化已經到達成熟階段。具體說從新石器時期經歷了距今8500~7500年的(章丘)西河文化、8200~7500年的(臨淄)后李文化,7300~6300年的(滕州)北辛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這個時期應當是東夷文化的初創階段;6500~4500年的(泰安)大汶口文化時期應是正式形成階段;4500~3500年的(章丘)龍山文化、3900~3600年的(平度)岳石文化時期應是東夷文化的傳承發展與成熟階段。
大量考古文化證明,東夷文化中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尤其是以炎黃蚩為代表的5000年前東夷人創造的文明提供了充足的證據。東夷文化研究證明,東夷先民的居住地也就是黃帝、蚩尤等人文始祖的故鄉。在大汶口文化中期即已經進入了父系社會,出現了階級分化,進入禮制時代;從大量出土文物看,大汶口文化時期已經有“六書”之首的象形字出現;從墓葬中木制棺槨的出現亦即大型木材加工來看,當時的金屬工具也已經開始使用;在大汶口文化中后期至龍山文化時期,已經有相當規模的城市出現,同時也有指事和會意字以及少量形聲字的產生,這就是東夷民族創造的距今4600~3300年、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的骨刻文字,東夷骨刻文成為后來華夏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這些已經基本符合雅斯貝爾斯文明社會定義的幾個“硬件”。雅斯貝爾斯對文明定義的幾個主要特征為:文字,金屬冶煉術,城市國家(城邦),宗教禮儀的出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