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山東:您剛才說的東夷骨刻文字臨摹是怎么回事?
丁再獻:骨刻文臨摹文字不等同于骨刻文書法藝術。骨刻文雖然是龍山文化時期產生和流行的文字,但是以象形、會意和指事的圖畫文字為主,又是用石質工具刻劃而成,骨頭圓而堅硬刻劃難度很大,所以弧線、圓線、曲線和草蟲狀較多。原貌臨摹的目的主要是與甲骨文、金文、篆書和隸書五種字體演變過程有個比對依據,這樣不僅可以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還能夠再現這一古老文字的原始藝術美感。在臨摹過程中,我雖然本著對這一古老文化負責的宗旨,力求在準確上下了一番功夫,盡管有些字臨摹了幾十遍,有的甚至臨了近百遍,但由于水平所限終會出現諸多錯誤。據說有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發現或研究領域的一個新課題時允許出現錯誤。但我的態度是,不能無視自己在前進中出現的失誤,應當虛心聽取所有老師們誠懇意見,不斷修正自我,力求更佳效果。在臨摹期間,許多書法專家和愛好者認為:甲骨文是當時一種成熟的、規范的統一文字,已經被當時的人們廣泛認可并運用。而骨刻文雖然是龍山文化時期流行的文字,但還是初創和逐步成熟階段,有別于甲骨文字,為了使人們更容易識別和傳播,提出了將骨刻文這一最古老文字進行再次創作的建議。
新浪山東:正因為您創建了骨刻文書法藝術而被譽為骨刻文書法藝術第一人,那什么是骨刻文書法再次創作?
丁再獻:骨刻文再次創作,是在原始基礎上增加一點主觀上的傳統書法藝術審美觀,是在原貌臨摹基礎上根據書法藝術特點的修飾和補充,這里強調的是一點,而不是面目全非。許多業內專家認為:書法藝術首先要形貌美,即俗稱的漂亮。如果將弧線、圓線、曲線和草蟲狀原樣照搬,那就不會漂亮,恐怕識別的人少之又少,不利于傳播,文字寫出來得讓人們認識,而不是讓人都不知道你寫得是什么字就顯得你有學問。在接受濟南時報記者采訪時我曾回答:“一項研究的成功,不在幾次專家鑒定會,應首先讓老百姓一看就懂。文字人們普遍常用,如果連一般讀者都看不懂,即便與會專家們都簽字給予肯定,那也沒有太大意義。”2011年8月8日下午,85歲高齡的山東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路遙親臨筆者辦公室聽取了骨刻文破譯情況匯報,老人家對破譯出的文字僅看了一部分,聽了幾十個字的解讀后不僅當即表示肯定和鼓勵,還表示永遠支持,同時向有關領導和知名學者們宣傳推廣。2013年4月29日下午,五歲半的袁呈臻小朋友在其父的帶領下來到筆者辦公室,當看到墻上掛有一幅“美麗中國,好客山東”骨刻文書法作品,他端詳幾分鐘后開始讀,竟然讀對了一半。只是好奇的問為什么這個“美”字多了一只腳?為什么這個“國”字像河?這個“好”字像妙……問個不停。這一老一少的認同給了筆者很大啟發,也說明了一點,那就是骨刻文再次創作的“表現”方式產生了效果。
書法教育家、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丁子義先生將再次創作稱為二度創作,他認為: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和創作意圖,在藝術處理方面也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對漢字的實用性書寫與作為藝術創作的二度發揮之間大體可分為這樣幾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對漢字的規范書寫。把漢字寫好,寫規范。這主要是文字實用性書寫。第二個層面,是有創作意境或有目的的書寫,在書寫中根據創作需要,需對創作素材(漢字)在構圖、造型上進行二度創作……。第三個層面,是通過藝術創作,達到書法藝術語言的組合與解讀關系。可以脫離字面意思而靠構圖和意境來表達創作者的心聲,充分反映創作者的學養和哲學辯證能力以及所要表露的內在心理狀態……。
新浪山東:您首創了東夷骨刻文書法藝術,那什么才是骨刻文書法藝術之美呢?
丁再獻:“骨刻文書法藝術”是指骨刻文字的書寫藝術,是在骨刻文原圖摹寫基礎上的再次創作,應當說我為骨刻文書法藝術創作發揮了一點作用。
關于骨刻文書法藝術之美,書法教育家、山東省文史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吳耀先生論述:“骨刻文是藝術的。先民們造字雖然是在體現他們的社會意識和社會生活,但也不自覺地表現出一定的審美意識。骨刻文也不例外。應當說,骨刻文是較早的具有‘美’的因素的藝術作品。書法是線的藝術,以書法的眼光審視骨刻文,書法的品質和特色顯而易見。經過鐫刻的線條爽利勁健,是立體的、運動的,富有節奏并充滿著活力。在空間形式上,揖讓、呼應、排疊、頂戴、避就、穿插比比皆是,虛實對比強烈而又和諧,具有多種表現因素的舞蹈動作應有盡有……。就臨摹和運用骨刻文進行書法及藝術創作來說,丁再獻是最早的成功實踐者。”
著名考古學家、山東大學劉鳳君教授認為:“昌樂骨刻文嫻熟而又高超的刻劃技法也告訴我們,山東龍山文化時期已經有專門從事文字創作和記事的‘書法家’,這些書法家應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四、關于東夷文化溯源工程
新浪山東:今年山東開始實施東夷文化溯源工程,請問您有何感想?
丁再獻:最近我已看到這一消息,其內容是:山東省決定實施“東夷文化溯源工程,充分發揮山東作為東夷人最主要活動區域,東夷文化源遠流長、輝煌燦爛的獨特優勢,加強東夷文化的考古、研究,舉辦‘文字起源與東夷文化’等系列學術研討會,系統深入發掘東夷文化的起源意義、思想價值和文脈傳承,對東夷文化進行固化展陳展示。”
我認為,這首先體現了山東省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省文化部門高瞻遠矚,對東夷文化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分析,采納了東夷文化專家學者的建議,從而作出了這一重大決策。同樣,這一決策也說明了是對專家學者們研究成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