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自青海西寧農村的20歲年輕人魯新來到藍翔,報名入學。他有些與眾不同——他當時還是江蘇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在校生。
兩年前,魯新考入那所專科院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大二這年,學校推薦他和幾個同學去徐工集團實習。“安排的事情基本上都操作不了,”他回憶,“因為學校重視理論課,實操機會少。”
不久,魯新因不合格被徐工集團淘汰。他跟家里一商量,就來藍翔報了名。他一直在濟南學習數控專業——徐州那邊的學校不怎么管,只要考試及格就可以。相比于徐州那所學校每年的3000元的學費,藍翔貴多了。
最終,從藍翔畢業后,魯新留校成為數控專業的理論老師。
2004年左右設立的數控專業是榮蘭祥最看好的專業之一。他當時的判斷是,勞動密集型“中國制造”產業已經占領了世界市場,而技術要求更高的專業還有發展空間。這年9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瑞祥在媒體上公開表示,雖然目前由國資委監管的186家央企業職工超過1千萬人,但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
當時,中國的數控技術正在起步階段。“藍翔剛辦這個專業時,我們廠里的小型數控機器還不太普遍,” 濟南市第二機床廠原技術副廠長李連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今年68歲,8年前退休后來到藍翔數控實習車間擔任主任。“現在的工廠全都數控化了,辦這個專業適合國家的發展形勢。”他說。
7月25日,20歲的張澤奇站在數控車間一臺機器旁,用電腦編程做出一個精巧的機械壓力機零件。
檢測合格后,他的工件將被貼上件號和藍翔技校的標志號,賣到濟南市第二機床廠,學生能拿到售價的40%。張澤奇每個月能有五六百塊的收入,相當于解決了生活費。
而目前,汽修和烹飪仍然是藍翔最熱門的兩個專業。十年前,這兩個專業開始異軍突起,2006年,中國餐飲消費全年零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比起改革開放初期增長了188倍;而中國汽車銷量超過7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5%,第一次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汽車消費國。
由此,藍翔烹飪專業和汽修專業的招生規模迅速擴大。誰才是藍翔第一大系?現在,兩個專業的學生私底下偶爾會爭一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