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涉及行業以及稅率變化一覽表
山東思銳佳順物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呂宜真介紹,營改增試點后,他的企業稅負將從3%增加到11%,雖然增值稅可以抵扣,但因為可抵扣的東西太少,過路過橋費不能抵扣,加油發票不規范也不能抵扣。
假設公司營業收入200萬元,按目前稅制,要交5%的營業稅,也就是10萬元。營改增后,我們這類公司適用6%的增值稅率,假如我們采購進項100萬元,抵扣后,剩余100萬元乘以6%,僅需繳納6萬元,稅負減四成。
青島市國稅局工作人員稱,部分企業短期稅負增加是有可能的。隨著試點在全國推開后增值稅進項抵扣鏈條逐漸完整,這一問題會解決。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介紹,在1994年稅制改革時,留了一個重復征稅的“尾巴”,就是營業稅。這次“營改增”,可以說是增值稅改革逐步進入收尾階段的重要改革,增值稅將逐步覆蓋到生產和服務的全部環節,最終徹底解決生產和流通環節重復征稅的問題。
“營改增最大的意義就是避免重復征稅。”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潘明星教授告訴新浪山東,營業稅改增值稅后,不僅是可抵扣的多了,下游產業也跟著受益。以物流業為例,試點后,物流業下游企業可以憑票扣稅,也有利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營改增整體是減稅,唯獨物流業是稅負增加的。”談起即將開始的營改增試點,山東思銳佳順物流有限公司常務副總呂宜真建議,試點政策能否避免一刀切,或者出臺扶持物流業的優惠政策,比如說普通發票允許增值稅抵扣等辦法。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表示,營改增作為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不是簡單的稅種轉換,而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對于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目前各部門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山東省物流與采購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國利也認為,正所謂“適者生存”,稅收政策的變化,將促使企業自身調整,“在新稅改的推動下,一些大型企業內部的物流公司為了合理避稅,將加速獨立出來,壯大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力量,令物流業分工更加合理。”
山東省國稅局貨物和勞務處副處長姜銳介紹,由于遲遲不參加試點,山東與周圍試點省市相比已是稅收高地,導致我省企業向試點地區轉移。由于憑票抵扣制度,取得專用發票相當于獲得成本抵減,這促使企業向試點地區流動,“早改早受益,利大于弊。”
一些省份對于財政收入的減少仍有顧忌,認為“營改增”實則是中央對地方財力的回收,地方希望改革的步子能小一點。雖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態,營改增將倒逼財稅體制改革,這給地方政府以希望,但他們表示未來收益仍不明朗。
1994年,中國開始實施分稅制。與此同時,中國的地方稅務機構一分為二,分設中央稅務機構(國稅系統)和地方稅務機構(地稅系統),開始分別征稅。從那一刻開始,有關國地稅分合的爭論便再也沒有停止過。
新浪山東了解到,為合理避稅,部分物流企業的購車計劃已推遲到8月1日后。對此,山東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黨委書記潘明星也建議,如果企業計劃采購車輛和耗材,可以考慮在今年8月1日營改增實施之后再買,那樣可以加大抵扣減輕稅負。
5月29日中儲股份先行漲停,當日即獲兩家機構合計單邊買入9037.59萬元,拉開了“營改增”概念的炒作。昨日大盤振蕩中,“營改增”概念股大面積走高,尤其是傳統受益行業的運輸、倉儲物流板塊迭現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