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記者從濟南海關駐機場辦事處了解到,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已成為全球最嚴重、最危險和最具破壞性的國際性犯罪活動之一,對野生動物制品的需求正將眾多瀕危物種推向滅絕。

  在2007年到2014年間,非洲草原象減少了近30%。在2015年,僅在南非遭到盜獵的犀牛就達到1175頭,這一數字是2007年的90倍。在過去的十年里,超過一百萬只穿山甲遭到野外捕獲及非法貿易。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所驅動的盜獵成為了野生動物面臨的巨大威脅。

  2014年以來,濟南海關駐機場辦事處在旅檢渠道先后查獲象牙、鱷魚、紅珊瑚、犀牛角制品,鸚鵡螺、硨磲等瀕危動植物制品入境案件17起,郵遞渠道查獲走私龜甲牡丹、蝴蝶標本入境案2起。特別是在2016年查獲的瀕危蝴蝶標本1180枚,系我國簽署CITES國際公約以來全國海關查獲的最大宗走私瀕危蝴蝶標本案。

  為提高公眾抵制購買和攜帶野生動植物進出境的意識,營造文明和諧的通關環境,今天,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合肥辦事處、濟南海關駐機場辦事處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nimal Welfare, 簡稱IFAW)攜手,于濟南遙墻國際機場聯合開展執法宣傳,共同保護瀕危野生物種,營造口岸文明環境。

  “中國幅員遼闊、物種豐富,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是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濟南海關將不斷完善查緝手段和打擊策略,注重信息收集,強化綜合研判,科學確定監管重點,切實增強關員查緝意識,提升關員監管能力,有效加強正面監管,嚴厲打擊走私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犯罪活動。”濟南海關駐機場辦事處旅檢科科長趙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