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在駐地山東煙臺的魯東大學教育基金會的辦公室里發生了這樣令人感動的一幕: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應屆畢業生張秋義、李金鵬兩名同學終于見到了 資助自己學業兩年但一直未曾謀面的“老板”——解放軍陸軍某部士官連杰……

  說起連杰的資助,這不僅僅是魯東大學歷史上首個由現役戰士捐資設立的助學金,而且也是一份印記著軍人情懷的特殊助學金。他捐助的初心和背后更是一個令 我們感動的故事。

  助學緣起當年的落榜

  一個收入微薄的戰士為何要捐資助學?這還緣于戰士連杰的家庭背景和他4年前的那次的高考。

  2015年7月,剛剛18周歲的連杰同許多有志青年一樣,期待著所報高校公布錄取分數線。然而,連杰卻以幾分之差,無奈地與他心之向往的魯東大學失之交臂。

  連杰的父親原是部隊的軍官,12年前從部隊轉業到了魯東大學,連杰也隨同父親從軍營來到了高校校園。美麗的校園、熟悉的環境、球場上的伙伴……讓連杰有 了報考父親工作所在大學的想法。然而,如今他雖然身在校園卻不能走進課堂讀書上課,這讓性格剛毅的連杰心生遺憾。此時,有的建議他復讀來年再考,有的 說讀個職業學校學個技術……兩個月后,連杰在家人的支持下穿上軍裝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爸爸媽媽,我想從自己的津貼費中拿出點錢,在魯東大學資助幾名退役軍人的子女?!?017年10月,服役兩年后已成為士官的連杰第一次回到煙臺探親休假, 歸隊前他給父母提出在魯東大學捐資設立專項助學金的事宜。連杰的父母深深地被兒子的愛心所感動,主動與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取得聯系,在連杰歸隊后以“ 一個軍人”的身份辦理了相關捐資助學的手續。

  “我盡管不能在自己向往的大學校園里讀書,但能夠為退役軍人的子女、我的這些同齡人,提供一點經濟上的資助,讓他們順利地完成學業,作為軍人和軍人的 后代就沒有什么遺憾了。”談起當初捐資助學的緣由,連杰顯得很是淡定:“如果沒有什么變故的話,我將繼續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困難學生。”

  “資助者原來是一名同齡人”

  “真的沒有想到,原來資助我們的軍人,既不是軍官也不是文職干部,他是與我們同齡的普通戰士。”已考取東北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的李金鵬見到資助人連杰 后感慨不已,“這讓我們從內心更加敬佩像連杰這樣戍邊衛國的軍人,也更加珍惜和平年代來之不易的大學生活。”

  兩年前,連杰捐資設立專項助學金時,他讓父親在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登記的只是“軍人連杰”,而學校教育基金會工作人員和四名受資助的同學,并不知道連 杰是名戰士,更不了解連杰家庭的經濟狀況。

  其實連杰的家庭并不寬裕,他的家中有多位親人身患重疾,爺爺身患結腸癌,在他當兵后的第3年不幸去世;奶奶腦梗死,半身不遂,臥床已經10多年;媽媽身患 甲狀腺癌,常年需服藥治療;姥姥姥爺也是重病纏身。服役第3年,連杰由義務兵轉為士官,當看到自己的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后,他決定每年從自己微薄的津貼中 拿出4000元,在當年自己曾經報考的魯東大學設立“軍學助學金”,資助困難學生,在經濟上為他們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順利地完成學業。

  “看似連杰給我們學校學生資助的錢款不多,但作為一個現役戰士,他設立的‘軍學助學金’已經超出其本身的含義。”魯東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工作人員于欽 凱評價說,“大學生同齡人的這份愛心,在這個時代不但顯得難能可貴,而且更加值得我們去褒獎去發揚光大?!?/p>

  資助了他人也成長了自己

  “你的資助,不僅在經濟上給了我幫助,同時在學業上也給了我很大的動力,在你的資助下,我已經考取福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在校外不能趕回見面的受資助 者楊藝在給魯東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我知道大學曾經也是你夢想,但你卻錯失了讀大學的機會,請你放心在部隊工作,我會帶著你我共同的 夢想,去描繪同屬我們的新時代?!?/p>

  受到連杰資助的4名大學生,他們不但克服了家庭經濟困難完成了學業,而且學有成就,有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在各種競賽上獲了獎,有的還被表彰為山東省優 秀志愿者。如今讓連杰欣慰的是,他資助的4名大學生中有2人已經通過國家研究生考試,即將趕赴自己的心儀大學攻讀自己的研究專業,其他2名同學也已落實工 作單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經過幾年部隊生活的磨煉,連杰不僅圓滿地實現了由一名普通學生向優秀戰士的轉變,而且在他資助大學生的同時,也收獲了自己的人生 理想:今年1月他正式地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兩年來,他還被所在部隊機關表彰為“紅旗車駕駛員”和“優秀士官”。

 ?。R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