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夏侯鳳超

  12月15日,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一屆委員會舉行第十二次全體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五個濟南”基本建成,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在服從服務全面融入國家戰略中實現強省會加快崛起。到二〇三五年,濟南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省會省城首位度明顯提升

  橄欖型社會結構基本形成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領跑全省,經濟總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實現位次前移,省會城市首位度明顯提升,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

  初步建立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地位進一步凸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初步形成內外兼顧、陸海聯動、東西互濟、多向并進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泉城特色風貌更加彰顯,建設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城市吸引力顯著增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領域各方面的高效執行體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基本形成,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實現“強省會”加快崛起

  加快形成城市發展新格局

  保護母親河,打造幸福河。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在服從服務全面融入中實現強省會加快崛起。堅持擁河發展,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范標桿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增長極。

  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開放大局,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達成的契機,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對外開放門戶,提高全球資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高水平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高標準打造國際內陸港,加快建設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率先建設黃河流域對外開放示范區。

  統籌推進全域協同發展,加快形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著眼促進全域資源合理布局、科學配置,加大市級統籌力度,促進錯位特色發展,加快形成更加有效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

  其中,做強東部加快建設“科創智造之城”,振興西部加速建設“活力康養之城”,做美南部持續建設“綠色生態之城”,崛起北部全力建設“未來希望之城”,做優中部精心建設“魅力品質之城”,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內涵式發展。

  在生態建設方面,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泉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整治力度,全面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到2035年建成“五個區域中心”

  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基本建成

  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遠景目標。這就是,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創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初步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15年,濟南市提出“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目標,其中四個中心為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對比2035年的目標,物流中心變為了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則是第一次提出來。

  城市發展能級和輻射帶動能力大幅躍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率先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建成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

  城鄉區域發展差距顯著縮小,綠色智慧、動能強勁、活力迸發的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基本建成,“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格局全面塑成。省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法治濟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形成,國際影響力、全球知名度顯著提升,濟南成為銜接南北、統籌陸海、聯通世界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基本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省會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性好轉,人的全面發展、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