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回應

  快速出擊堅決取締

  “黑作坊隱蔽性非常強,監管執法人員也很難發現,所以目前舉報是一個主要渠道。”市食藥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市食安辦主任靳磊說,市民可通過撥打12331、12345進行舉報投訴,監管執法人員接到舉報之后會立即趕赴現場,對存在的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懲處。“一經發現生產‘毒木耳’等問題,堅決予以取締。”

  “毒木耳”案并沒有因商戶的“跑路”而擱淺,市公安局食品藥品與環境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李海表示,目前市中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已對房屋房主進行傳喚,了解相關情況。社區民警對整個區域進行重點關注和摸排,一旦發現相關證據,公安機關堅決予以打擊。

  同時,他希望市民在第一時間采取保密的方式向公安機關提供有效線索,爭取一擊就中,避免打草驚蛇。

  ●專家點評

  坐等舉報是不夠的

  鄧相超現場點評說,十八大以來,一直強調各級政府的職能轉變,我認為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是要變被動為主動,不能被動執政。“守護‘舌尖安全’光等著大家舉報,光等著媒體記者暗訪是不夠的。”

  關鍵詞二

  保健食品

  銷售保健品為何如此神秘?

  上午8點,20多名老人坐上一輛大巴車駛入南部山區。這個看似普通的老年旅游團,其實是保健品銷售商促成的“局”。短片中顯示,一間會議室內,一名男子向臺下老年人介紹著某種保健產品,聲情并茂,還以身試“藥”大談功效。他不時詢問老人的聽后感,而每次提問,都有人自告奮勇主動分享食用后的“奇效”。

  ●部門回應

  會議營銷必須事前報告

  “保健食品的會議營銷法無禁止,但又亂象重生。”靳磊表示,我市經過深入調研論證,于2013年10月1日起在全國率先規范了保健食品會議營銷,要求在濟南轄區舉辦保健食品會議營銷都要事前向當地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同時提醒市民,凡是通過審核的會議營銷,現場醒目位置能夠找到《保健食品會議營銷證明》和《保健食品會議營銷承諾書》。證明里對會銷的時間、具體品種都有規定,找不到證明的,或宣傳和銷售超出證明中規定產品的,市民要及時進行舉報。

  現場經歷城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核實得知,短片中的會議營銷并未進行事前報告。靳磊表示,如果發現企業沒有經營許可證,所推銷的產品沒有正規文件,將對其實施處罰;對存在的虛假宣傳行為進行取證后,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移交工商部門處理。

  ●專家點評

  引入“互聯網+”實現“隨時監管”

  “條文和規定很多,執法很嚴格,可是像虛假宣傳的會議仍在堂而皇之的召開。”鄧相超說,一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1000多人,如果想全覆蓋監控是不可能的。所以執法理念需要轉變,比如將“互聯網+”的理念引入到監管中,實施網格化管理,進行“隨時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