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奧賽全國決賽、科技創新大賽、電腦制作活動獲獎者,參加高考錄取時在其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投檔,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我省共有109人入圍,濟南共29人入圍,包括省實驗中學、山師附中、歷城二中等學??忌?/p>

  根據規定,若同一考生符合上述多項增加分數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加分或降分,不可重復計算。

  “盡量減少加分項目和降低加分分值,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體現學生的體育、藝術、學科特長、突出事跡、優秀表現等,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更加有利于凈化高考環境,有利于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省招考院相關負責人說。相關鏈接高考加分政策的歷史演變

  以1978年為分水嶺,中國高考加分政策分為兩個階段。在此之前,中國高考以優先錄取為主;之后,教育行政部門陸續出臺加分錄取政策,主要包括降分錄取、加分錄取以及優先錄取等政策。

  ● 從1978年至1987年

  教育行政部門開始對三好學生、學科競賽獲獎者、體育藝術特長生、思想品德表現突出者、受政府表彰的優秀青年、報考農林等特殊院校者等對象實行高考降分投檔政策。

  ● 1986年

  原國家教委的一項政策造就了高考史上最大優惠幅度。當時的政策規定,參加1985年、1986年重大國際比賽以及由國家舉辦的全國性比賽獲前六名以及1985年、1986年獲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稱號的考生,可降50分投檔。

  ● 1987年4月27日

  原國家教委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規定符合相應條件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可適當降低分數錄取,降分一般為20分以內。

  此后的十幾年時間里,高考加分政策雖然偶有變動,但基本上按照1987年出臺的政策執行,直到2001年才做出較大調整。

  ● 從2001年開始

  高招錄取相關優惠政策不僅確定了高考降分與加分對象,而且對降分與加分的幅度作出明確規定。

  ● 2014年

  教育部等五部委再次發文取消5類全國性加分項目、大幅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堪稱規范高考加分政策實施以來最為嚴格的一次。到2017年,除了個別情況,獎勵性加分項目將基本廢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