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錄取工作已接近尾聲,作為高考改革的“破局之年”,今年多項高考加分政策的調整備受關注,加分政策“大瘦身”效果到底如何呢?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今年全國性加分項目已按要求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已從2014年的95個減少到75個,到2018年將僅剩35個,減幅63%。其中,13個省份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這意味著公眾廣泛關注的高考加分“瘦身行動”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13省份取消地方性加分,山東位列其中

  2014年底,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體育總局、中國科協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新的政策規定從今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并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于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

  國家取消高考加分的力度前所未有,預示著高考加分將迎來更大瘦身。教育部近日也表示,從31個省(區、市)的方案及公示情況看,較好完成了高考加分“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的目標任務。

  從“瘦身”效果來看,全國性加分項目目前已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實現了大幅減少的目標。從今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跡者”“奧賽獲獎者”“科技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和“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后,各省的全國性加分項目由此前的11項減至5項以內。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也從2014年的95個減少到75項,到2018年將僅剩35個,減幅63%。值得一提的是,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等13個省份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