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2日零時宣布,2015年“雙11”購物節成交額912.17億元,其中無線端占比68%。阿里巴巴再次登上了榮耀的殿堂。今年“雙11”迎來第七個年頭,也成為各大電商競爭的焦點,同時帶動了物流快遞、農村電商的發展,只是在銷售數據光鮮的背后,“雙11”將何去何從? 

  電商“甄嬛傳”提前打起

  每年“雙11”前夕,最讓消費者過癮的除了囤積在購物車的商品,恐怕就是幾大電商的隔空喊話了。

  “老板若是真的強,頭條何須老板娘?!碧K寧針對于京東“雙11”母嬰產品造話題的行為,喊出了如此奇葩的口號。而京東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的,在網上盛傳的京東內部標語中,赫然掛著“天貓蘇寧傻不拉幾,京東零售天下第一”。

  然而頻繁造勢之下,“雙11”之前幾大電商之間頻繁上演“甄嬛傳”戲碼。先是天貓被指擾亂市場秩序,脅迫商家“二選一”,被京東起訴,京東接著起訴天貓宣稱“當日達當日用”、“輕松購物當日達”等不正當競爭。

  同時,蘇寧、國美、一號店,甚至360也都加入了這場大戰,每到“雙11”,各大電商從優雅高端的白富美,一下子變成了破口大罵的潑婦。

  有專家分析,與此前單打獨斗的格局不同,今年的零售服務領域出現強強聯合的態勢,比如天貓+蘇寧、京東+騰訊。

  值得玩味的是,這一結盟格局卻令京東今年多面受襲,蘇寧不再對標天貓,將槍口調轉向京東;國美在線一如既往對標京東,高調宣稱“貴就賠300元”;阿里將雙11主戰場搬到北京直逼京東大本營。

  “雙11”別稱“庫存大清倉”

  在去年“雙11”,阿里巴巴創下了571.12億元的天量交易額,笑傲各大電商。截止到11日上午11點49分,這個數字就超過了去年的交易量。但是,他真的贏了嗎?

  張津(化名)是某國有大型商場戰略部副經理,在他看來,大部分同事“雙11”購物的熱情都不如前幾年高漲。而在他瀏覽網頁的時候,發現一件原價598元的衣服標價148元,而這件衣服去年在商場里也只賣到了200多元,事實上的折扣并不明顯。

  新文化報記者監控了125款產品,其中價格維持不變的有53款商品,占比為42.4%。68款商品價格有不同程度下調,占比54.4%,另有3款產品價格不降反升,占比2.4%,也就是降價商品不到六成。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內部,“雙11”被稱作是“庫存大清倉”。

  對此,馬云回應稱,如果大家覺得今年“雙11”還是以促銷為賣點就錯了,今年廠家拿出的是新品,而不是存貨。

  此外,按照美國Netnames估算,淘寶商品中有20%至80%為假貨,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在全國數萬家網絡購物網站中,淘寶/天貓成為“2014年(上)中國TOP20網絡購物被投訴網站”第一名。而馬云也公開表示,沒有辦法把假貨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