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濟南滴滴快車“拼車”功能正式上線。目前只有北京肯定了拼車收費問題,而《濟南市城市客運出租汽車管理條例》明確禁止拼車收費,這也給拼車發(fā)展提出了難題。
“拼車是友好互助行為,可以收費也可以不收費,執(zhí)法部門不能搞一刀切。”東南大學交通法治專家顧大松認為,隨著互聯網新技術的出現,拼車收費難題也可以解決。“拼車軟件記錄民眾每天出發(fā)時間和地點、乘坐次數、花費金額等,執(zhí)法部門也能看得到這些信息。還可以通過第三方公益組織進行認證,這樣就能區(qū)分哪些是營運車輛和非營運車輛。”
專車司機簽合同,操作性不強
《管理辦法》提到,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保證接入平臺的駕駛員具有合法從業(yè)資格,與接入的駕駛員簽訂勞動合同。而根據統計情況,近七成意見反對專車和平臺簽訂勞動合同。而參與交通部專車和出租車改革征求意見稿起草的專車也表示,這條意見引來了巨大爭議。
“濟南1萬多名出租車司機中,跟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的幾乎沒有,現在簽訂的是出租車承包合同,想讓專車司機跟平臺簽合同操作性不強。”濟南一出租車公司管理者稱。
據了解,目前濟南專車、快車以及順風車數量將近60000輛,但真正出來干活的還不到6000輛,也就是說專職司機占不到一成。
“現在濟南符合政策的專車根本沒有,絕大多數都是看到補貼出來轉轉,如果想讓專車跟平臺簽合同,那簡直就是釜底抽薪,誰愿意順路拉個活就被束縛住呢?”濟南一汽車租賃公司負責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