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芝罘區海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監測,近期,芝罘區第一、第二海水浴場出現大量水母,海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看似溫柔的水母其實有毒,市民及游客要謹慎對待。
在第一海水浴場,記者發現沙灘及淺海處水母數量較多,不少外地游客看到后非常興奮,隨手抓起玩耍,尤其是小朋友們有的放在頭頂上充當“太陽傘”,有的充當“手榴彈”扔向玩伴。然而,殊不知,這些被游客視若掌上明珠的“寶貝”卻有毒。
水母,是海洋中大型刺絲胞浮游生物,平均只有數個月的壽命,每年八月是黃海海域水母繁殖高峰期,由于水母自主游泳能力較差,很容易隨著海流漂移并大量擱淺在沙灘上。
芝罘區海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看似十分柔弱的水母,其實十分兇猛,在其傘狀體下,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上面布滿了刺細胞,像毒絲一樣能夠射出毒液。一旦蜇人后,釋放的毒素會導致一些皮膚敏感者過敏,甚至會引起皮膚潰瘍;在高劑量下,甚至會導致死亡。建議游客及市民,不要過多接觸水母,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