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破解

  巡游車依然具備很強競爭力

  不可否認,以傳統出租車為代表的巡游車,確實在網約車“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大傷害。網約車新政給了網約車一個合法的地位,但從另外一方面講也意味著網約車加上了一個“緊箍咒”,要求其合法化的過程中,更多地遵從市場公平競爭原則,合理謀求市場定位和發展空間。

  首當其沖的,就是扭轉了長期以來發展網約車取代巡游車的市場偏見。《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統籌網約車與巡游車的發展,《暫行辦法》中則提到網約車要提供高品質、差異化服務,相當于為巡游車爭取到了一個政策空間,也是這一點,受到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批評,認為是“開歷史的倒車”。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巡游車真的應該限制發展嗎?

  記者調查了解到,滴滴、優步、福州、易到等4家網約車平臺在濟南的注冊司機(一人一車)共計28.04萬人,每天接單量約13萬單,約占出租車的67%。網約車數量遠遠超過此前媒體預估的6萬輛。

  不難看出,盡管濟南網約車與巡游車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32:1,載客量卻只有出租車的三分之二。換句話說,如果網約車要實現出租車目前的載客量(20萬左右),車輛總數為40萬輛;假如全部叫車出行市場均由網約車“接管”,那么用車量將接近70萬輛。要知道濟南全部機動車總量也不過170多萬輛,如此數量龐大的網約車會對城市公共資源產生巨大影響。

  此外,由于出租車使用的全部是油氣混合清潔能源,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相比“燒油”的私家車要小得多,記者了解到,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計劃對濟南注冊網約車尾氣排放進行測算,對網約車施策提供數據支持。

  一位交通行業專家指出,相對于網約車服務,巡游車服務具備非歧視性、服務匿名性,通過內部補償提供無差別、公平性服務,通過專業化供給使得服務具有相對穩定性,且在高密度需求區域運行效率更高。對于不同類別的城市,兩者在出行構成中的比重可以有所差異,實現錯位經營、良性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