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主力

  現階段巡游車更適合濟南

  巡游車和網約車雖然是地位平等的兩種業態,但不代表每個城市就要在巡游車和網約車上平均用力、兩不相欠。

  比如中小城市,由于城區人口有限,公共交通體系相比大城市要遜色一些,同時道路資源相對要富裕一些,這樣的城市完全可以考慮讓網約車提綱“主力”,適當“下沉”需求層次,甚至實現巡游車和網約車的同業融合,用市場手段來調節出租車數量,降低由于人口數量少而帶來空駛風險,帶動出租車行業的改造升級。

  而像濟南人口密集、城市擁堵的大城市,顯然不具備中小城市大幅的“轉型”空間。在網約車平臺出現之前的2013年,全市8043輛出租車(巡游車)實載率已經達到70%以上,一輛巡游車幾撥乘客來搶,這才有了“打車難”的爭論,也才有了新增500輛巡游車的實施。按照計劃,交通部門在那之后還計劃新上1000輛巡游車,由于平臺“燒錢”加劇,這個計劃被迫中斷。

  要讓網約車告別“瘋狂”,回到理性發展的軌道,當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回歸“替補”位置,將市場“主力”暫且還給巡游車。巡游車獲得出租車“主力”地位,并非以其搭載乘客的多少勝出(實際中確實比網約車多),而是更能適應當前濟南出租車市場的一般性需求,或者叫“剛需”,比如車站、機場還有醫院等應急的地方,還有不擅用軟件叫車的人群。另外巡游車在電召、預約服務等方面也已相對成熟,只要信息技術和支付手段再完善一些,同樣能部分地實現網約車的作用。

  至于網約車,根據《暫行辦法》,現階段可以定位為巡游車的有效補充,在出租車一般需求的基礎上,探索更具個性化和創新性的內容,比如高端專車領域、預約包車服務等,這些“藍海”是普通的巡游車難以企及的領域,也是出租車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之所以說巡游車的“主力”位置是暫時的,是因為其主力位置并非高枕無憂,“主力”和“替補”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暫行辦法》推出后,巡游車網約車融合發展是一種趨勢,但在各地的探索卻是剛剛起步。《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巡游車企業轉型提供網約車服務。可以預見,隨著合法化問題得到解決,網約車必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社會公眾的接受度也會發生變化,出租車市場也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更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