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媒體稱為直播元年,直播平臺也成為“雙11”電商耍寶的又一利器。11月10日,京東攜手花椒直播開啟12小時明星直播,李健、張震岳、吳莫愁、金志文等明星在直播中為粉絲表演,霍思燕、秦嵐等明星還在抽取幸運用戶后親自上門送貨。
此外,由蘇寧易購打造的“笑傾城 蘇寧易購High購夜”當晚也在互聯網端“霸屏”,從媒體公開報道的直播名單來看,除了PPTV、愛奇藝、B站以及蘇寧直播四大平臺同步播出之外,在龍珠、奇秀等直播平臺,騰訊、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都能看到完整內容直播;同時,一直播、斗魚、花椒、映客、YY、龍珠、美拍、熊貓tv也能看到現場主播視角的晚會直播。其他電商像80后CEO陳歐為聚美優品“雙11”預熱,送車、抽獎齊上陣;當當網17周年慶之際推出“店慶遇上11.11”,并買下北京2000多輛公交車的車身廣告……
專家:電商經濟促進產業分工和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專訪時指出,從剛剛公布的成交數據可以看出,“雙11”在拉動內需方面顯現出巨大力量。他分析,2015年天貓“雙11”交易額達到912億元,遠遠超過2014年的571億,“今年的銷售額預計還有更大增長空間。”
卞永祖指出,首先,大規模的銷售極大刺激了內需,很多工廠通過網上銷售方式,減少了中間環節,減少庫存和人力成本,讓利給顧客,刺激了消費。“根據最近幾次統計局的數據,消費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接近70%,而電商成交規模的增長遠遠超過傳統消費方式的增長,這說明網絡消費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其次,這屬于一種綠色消費。“雖然是千千萬萬消費者的個體行為,但是通過科技手段,將分散的需求統一發貨集中運輸,減少中間環節,也減少了資源和能源浪費,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此外,電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產業分工和經濟結構調整,也促進了技術和高端服務業的發展。
他稱,中國是世界上電商最發達的國家,電商行業極大地帶動了電子支付、信息安全、大數據等方面的技術發展。“隨著分工的細化,必將形成中國特色的管理標準、行業標準,對我國的轉型升級有很大推動作用,一些巨型電商品牌在國際上影響力越來越大,也成為我國軟實力的一部分。”
先漲價再打折、刷單刷好評 “雙11”電商套路太深?
“買二免一”、“爆款秒殺”、“全場5折”……又是一年“雙11”,電商平臺的促銷攻勢紛紛啟動,這也吸引眾多消費者“買買買”。不過,在消費者購物之際,商家的一些“套路”和貓膩值得注意。

套路一:有商家“先漲價再打折” 回應稱可隨時漲價
針對一些商家“先漲價再打折”,每年“雙11”,監管部門都會出重招整治。今年也不例外,“雙11”前夕,國家工商總局召集京東、阿里巴巴等15家電商,舉行規范網絡集中促銷活動行政指導會,要求促銷活動組織者和經營者要遵守促銷活動規范,不得先漲價再打折,借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商家將一些商品“先漲價再打折”。
“原來賣99.5元,現在賣199元,‘雙11’再賣99.5元。”近日,家住山東青島的許容向中新網記者爆料,某平臺上的一家知名服飾品牌官方旗艦店偷偷地“先漲價再打折”。
據他介紹,半個月前,他早早地就盯上了該店的一件短袖T恤,價格99.5元,并準備在“雙11”下手,但不料,這件衣服近些天已悄悄漲至199元。對此,他很不理解,聯系了賣家,賣家只是簡單地回復“這是正常的調價”。
許容無奈地說,“夏裝這個時候本該便宜的,他們還是官方旗艦店。”
為何漲價?對此,中新網記者也聯系了賣家,賣家回復稱,“寶貝是隨時漲價的,價格就是這樣設置的。”
顯然,上述情況并非孤例,在微博上,許多網友也紛紛曬出了他們被商家“先漲價再打折”的遭遇。日前,也有媒體報道,一家國際運動品牌的官方旗艦店在“雙11”前悄悄提高了商品價格,再進行折扣促銷。同樣,商家簡單回復稱,“價格調整”,也并未具體說明漲價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