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某刷單平臺的“傭金價碼”。

  套路二:商家花錢找平臺刷銷量 刷一單傭金至少2元

  “價格”,這是許多消費者購物的首要考慮因素,其次,商品的銷量,也是重要的參考。

  網站掛出商品的銷量,其實并非完全是真實數據,有些商家的數據是刷出來的,有業內人士稱,“十店九刷”已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如果不刷,一些新店就出不來,按銷量搜索就上不了前幾頁,買家看不到自然不會光顧。

  在某平臺,“新手”店家林允就嘗到了刷單的甜頭,去年,他和朋友一起開了一家網店,但由于是新店,平臺搜索排名很靠后。按照一些“老手”的建議,他們找了個專門的平臺,請高手幫忙刷單,為的是增加店內的瀏覽量,同時拔高銷量,以此吸引消費者。

  他介紹,因為他們所售的商品單價只有20多元,按市場價,刷一個單只要2元左右。“因為不能無節制地刷單,會被監管部門發現,刷單平臺有策劃地幫刷了一個多月,我們花了幾千元,生意也有了起色,現在每天的成交量也穩定在幾十單左右。于是,后來我們就不再刷單了。”林允說。

  林允所說的“市場價”,是指一些專門的刷單平臺給商家開出的“傭金價碼”。記者調查發現,傭金與商家所售的商品單價成正比,商品越貴傭金越高,刷一個單的傭金至少在2元以上。刷單傭金并非一成不變,有平臺設立了“商家傭金預存套餐等級”,商家預存的錢越多,能享受到的折扣越大,諸如充900元,就可以享受傭金五折優惠。

圖為網絡截圖

  套路三:商家對差評欄“動手腳” 差評也可變“好評”

  對于如今的消費者,商品“價格低”、“銷量佳”已不再能吸引他們,“商品評價”成了消費者越來越看重的因素。

  曾是某電商平臺資深賣家的王林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消費者看評論是很容易看出問題的,諸如有些評論的套路相近,從產品質量到服務態度再到快遞時間,“一路贊美,面面俱到,但卻不走心”。

  王林也透露,近些年,商家花錢買好評已十分普遍,對此,很多消費者也心知肚明,認為一家好評如潮的店,只看表相就是不行的。因此,“差評”那一欄很重要,于是,商家也著力在這欄“動手腳”,好的“差評”也就應運而生。

  “此前,商家會找消費者幫改差評,后來,商家們就主動出擊,特地找人弄些好的差評,諸如,‘這個快遞送慢了,但店家很貼心,給了贈品,整體還算滿意’。”王林說。

  那么,“差評”應該怎么看?王林建議,如果有些明顯出現以謾罵或者詆毀的方式回應的店家,可以不考慮參考了。但如果店家對于“差評”置之不理,就要考慮,這說明售后服務的態度比較差。(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完)

  (綜合新華社、中新網。統籌:孫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