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近千字的“苦勸”文章,是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教育局在部分家長的不理解聲音中寫下的,這篇文章引導家長不要走上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誤區,切忌以孩子識字多少作為衡量標準。昨天,記者采訪獲悉,這篇文章在慶云縣政府的官網掛出后,引起當地不少家長反思。
慶云縣教育局幼教科韓先生告訴記者,此前他們針對目前家長和幼兒園中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就轄區內70多所幼兒園,提出了幼兒教學的“六個不準”:不準使用教輔和其他不規范用書進行教學活動; 不準教學拼音、漢字書寫、筆算、珠腦心算等小學教學內容;不準給幼兒布置“小學化”的家庭作業;不準進行任何形式的知識性測驗和考試;不準舉辦各種形式的學前班、小學預科班;不準在正常的幼兒一日活動時間內舉辦收費性質的興趣特長班!暗幎òl布后,從得到反饋情況看,很多家長并不理解。這主要是家長的文化層次不一,對幼兒教育的理解也不一樣,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應該在幼兒階段多學一些東西,做游戲就是浪費時間!表n先生對記者說,因此今年寫出了這封《致全縣幼兒家長的一封信》,掛在當地縣政府的官方網站上,希望能給家長一些引導。
記者注意到,信中提及,幼兒園的教育應主要通過游戲活動進行,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習興趣。文中稱,“小學化”教育方式的“拔苗助長”,超負荷的學習內容和教育方式會給幼兒心理帶來很大壓力,有損幼兒心理健康……這些只注重寫字、算題等單項內容的簡單重復訓練,會影響幼兒創造力、想象力,尤其不利于幼兒今后小學階段的學習。
韓先生告訴記者,“幼兒教育也應該加入對家長的指導,按照有關指南進行!碑數亟逃块T希望各位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切忌以孩子識字多少作為衡量標準,要本著就近入園、方便接送的原則,盡量選擇規模較大、正式登記注冊的幼兒園。
幼兒不宜有太多壓力 應給孩子更多時間玩
市民趙女士是一名年輕的80后媽媽,兒子貝貝今年只有2歲,但全家已經開始準備在市區給孩子找一家幼兒園。貝貝雖然還沒有上幼兒園,現在卻能流利的背完《三字經》,還能數到100,可趙女士還是看到了孩子的一些弱點,“他挺聰明的,從會說話開始,孩子的爺爺就教他讀古詩,但孩子平時挺活潑,人多了就靦腆的不愛說話”。
趙女士想讓貝貝早點上幼兒園,“上幼兒園與學習無關,我們就是覺得他現在應該開始認識人與社會了,應該學著與人交往了,現在家里都只有一個孩子,送他去上幼兒園,也是覺得周圍都是同齡的孩子,他的性格能開朗一些。書本上的知識面就那些,比如他現在會背《三字經》,但卻并不理解,其實等理解了再背也不遲”。
趙女士不想讓兒子像自己小時候一樣過早背上壓力,“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了很多東西,現在反而覺得社會生存的能力更重要,F在已經找了幾家幼兒園,只要正規就行,但希望孩子在幼兒園也能有充分的時間玩”。
1~6歲接受能力最快 現在不學將來跟不上
火女士的孩子現在已經在一家幼兒園上小班,她自認為是那種很著急的家長,“孩子在1~6歲階段接受事物的能力最強,應該讓他多學一些東西,但我們年輕家長還是忙事業的時候,大多數時間根本顧不上孩子的早期教育,只能送幼兒園,但如果幼兒園只是帶著孩子玩游戲,看動畫片,我覺得這就太浪費時間了”。
前段時間,火女士的孩子所在的幼兒園開設過一段時間的英語課,火女士覺得很有必要,“孩子能知道一些簡單的單詞了,但后來英語課被取消了,我們家長覺得不是很理解,幼兒園既然已經提供了這么好的氛圍,為什么不多教一些知識呢?這兩天,我和幾個家長正商量著給孩子報一個幼兒興趣班,讓他繼續學英語。”
火女士說她的擔心并不是沒有依據的,“有個同事的孩子,幼兒園時期,同事給了孩子很多玩耍的空間,今年上小學了,一個班里,很多孩子已經認識了不少字,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就會縮短課時,孩子現在壓力很大,聽同事說,孩子放學后連電視都不看了,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多”。
理解家長望子成龍 莫入“小學化”誤區
“我們理解孩子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但幼兒教育不要走入小學化的誤區!鄙綎|女子學院從事學前教育研究的朱海琳副教授說,我國教育部在2012年發布了 《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指南》 中指出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幼兒教育重在培養孩子的興趣。
“讓他們從小養成一種好的習慣。每個年齡段,都有合理的目標期望,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循序漸進,講求科學的方式和方法,比如要教孩子認識漢字‘魚’,幼兒教育中應該通過游戲、圖畫等各種形式,在這個過程中,認字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對漢字產生敏感。”
朱海琳副教授也提到,家長害怕孩子現在不學將來容易跟不上是一個誤區!靶W中,對識字、算術會有一個更完備的教學系統,孩子如果過早接觸,學的不扎實,其實反而會有反作用,孩子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但也不否認部分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會推出各種課程,這還需要加強監管,目前已經不允許幼兒園在名字前加‘雙語’‘藝術’的標簽”。 記者 陳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