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6
7
8
5月2日清晨,在臺東一路與遼寧路交會處一工地里,施工工人在操作挖掘機挖土時意外挖到了一塊石碑。根據碑文記載,這塊碑立于1921年,記錄了92年前臺東鎮居民修建財神殿的募捐情況,屬于一塊“功德碑”。據文史專家李明介紹,這塊碑保存比較完整,是最早記錄臺東早期居民生活和商業活動的實物文獻之一,對研究青島和臺東的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另外,碑文撰寫者王垿是當時青島地區最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這塊碑的發現對研究青島文化也有重要價值。
挖掘機挖出塊“功德碑”
“剛才在臺東一個建筑工地挖出了一個石碑,我們也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價值。”5月2日上午,有工人向本報反映。
記者聞訊后立即趕到現場,石碑已被放到一塊空地上。工地一位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當天清晨6時許,一位工人在操作挖掘機時碰到一個硬物,他趕緊停下來,跑到鏟子跟前查看,發現土下面埋著一塊長方形的石頭。工人把石頭拖到周圍空地上,用水清洗掉上面的泥土,這才發現這是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文字。“這些文字記載了很多人名以及捐款情況,應該是一塊功德碑。”一位在場者說。
距今92年保存依舊完整
隨后,記者也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塊石碑,石碑的正面寫有“臺東鎮新修財神殿碑記”,背面最頂端是“萬善同歸”四個大字,下面則是密密麻麻的人名。
經過測量,碑身的高度接近2.5米,寬近1米,而厚度在30厘米左右。工人說,他們把這塊石碑轉移到空地上也花了很大力氣,“這塊石碑的石質是青石,我推算起碼有1.5噸左右,太重了。”
當天上午,昌樂路文化市場的一位專業人士李政剛在得知此事后也趕到了現場。“這已算是保存相當完整了,除了碑身有兩道切割痕之外,沒有殘缺。”他仔細看了上面的碑文,“根據記載,這塊碑應立于‘辛酉年秋八月’左右,而且上面還出現了臺東鎮商會的記載,所以它的年代應該是在青島建置之后,根據這些來推算,這里的辛酉年應該是1921年,距今已92年。”李政剛分析說。
記錄商會居民募捐情況
石碑上有很多繁體字,有的還很模糊,上面到底記載了些什么?
一位在場的老人表示,之前聽說臺東一路附近曾有一座廟宇,很多人來拜,后來被破壞了,“這塊石碑是不是當時那個廟里的?”
對此,李政剛讓工人們再次對石碑進行了清洗,然后仔細辨認上面的每一個字。“昔光緒季年道士……創建老君殿……臺東鎮東偏名曰聖清宮附觀音像……財神像……”因為有些文字很模糊,暫時無法詳細了解碑文記載的所有情況。“不過根據這些文字推測,應該是介紹了修建財神殿的背景以及修建募捐情況。”他說。
李政剛還仔細查看了石碑后面的文字,這些文字主要記載了一些人名以及捐款的數額,其中數額從兩角到一百元不等。碑文中還有“臺東鎮商會”的字樣,所以根據這些記載來看,這塊碑應該是記錄了臺東鎮商會以及居民在這次修建時的募捐情況。
一位旁觀者還介紹,這個工地的前身是一片廣場 ,而廣場修建之前這里有一條大溝,“石碑可能是在修建廣場時填大溝埋進地下的。”
“臺東商圈”最早記錄之一
這塊石碑到底有啥重要價值?當天下午,記者又咨詢了青島市文史專家李明。
據李明介紹 ,1898年之后,青島沿海包括西鎮、青島村等地的土地被租借地政府所控制,原先村莊的居民集體轉移到了由政府提供的住宅區居住。“臺東鎮就是在1899年左右成立的。”李明說,臺東鎮因為人口比較稠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商業活動越來越發達,后來還形成了臺東鎮商會,“在當時,臺東鎮商會是與青島市商會以及臺西鎮商會齊名的三大商會。碑文上記錄了臺東鎮商會及其活動情況,還記錄了臺東鎮居民的生活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臺東商業的發達。”李明說,這塊石碑的碑文也從側面證明了如今臺東商圈發達的背后也是有著歷史積累的。
另外,李明介紹,發現石碑的位置緊靠著原先的清溪庵,“在2008年就發現了兩塊1941年的石碑,而這塊石碑的年代要早于那兩塊,所以說這塊石碑是最早記錄臺東早期居民生活和商業活動的實物文獻之一。”李明說,這對研究青島和臺東歷史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這塊石碑的記載更具民間性,上面關于臺東鎮、臺東鎮商會等基本資料很齊全,是對官方文件的一種補充。“應該好好保存下來。”李明說。
當天下午,市北區文物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盡快協調工地把這塊石碑轉移到文化館以妥善保管。
撰文者王垿是當時的大家
根據碑文記載,這塊石碑上面的文字是由“前法部右侍郎萊陽王垿敬撰”。
李明介紹說,王垿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王垿字爵生、覺生,號杏村、杏坊,晚號昌陽寄叟。山東萊陽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檢討,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因他在 1894年大考翰詹時得第二名,一年后轉左春坊左贊善,以后又升為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講學士。1903年授河南學政,督學河南兼授翰林院學士,后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1907年又署法部右侍郎兼實錄館副總裁,為光緒寫《實錄》。辛亥革命后,1912年王垿欲回萊陽,因天津兵變,路途受阻,又聞萊陽也嘩變,遂至青島定居,直至病逝。
“他在當時是青島地區最著名的大家,影響力很深遠。”李明說,王垿的官位最高,是山東在京官員的領袖和組織者,另外他在文學和書法上的造詣也非常高,“后期在青島期間,寫碑文、題字成為他的生活來源之一。”
“根據記載,撰寫碑文的是王垿,但書寫這段碑文的卻是‘前度支部主事’,因為后面的文字殘缺,到底是何人書寫目前還無法斷定,但可以推斷的是,這個人的成就應該與王垿相當。”李明分析。
小資料
什么是功德碑
記功載德或頌揚政績的碑通稱功德碑。功德碑的特點是內容具有典型性,形式具有個案性。對于碑主來說,是褒獎和頌揚,對于當時和后人則是楷模和榜樣。由于這種碑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歷史意義,勒石鐫刻功德無量,因而歷代官民無不高度重視。 文/記者 徐新東 劉鑫 圖/本報記者 孫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