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5月26日訊(記者 苑菲菲) “不能讓和平路改造再像文化東路、山大南路那樣,多年的大樹最后也不知道去了哪?”和平路改造工程行道樹移植公示發布之后,不少市民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建議保留行道樹,可學習借鑒解放路改造的經驗,將綠化帶設在道路中央。
不少市民給本報打來熱線時都提到,此前濟南多條道路改造,都將路邊的行道樹砍掉或移走了,比如文化東路、山大南路、泉城路等,生長多年的大樹沒了,整條路改造后一下變得光禿禿的。而最讓市民關注的問題是,這些路兩邊的行道樹被移走后就再也沒有了音訊,這些樹哪去了,是死是活?被移栽別處再次利用還是就此扔掉?之后就完全沒有再公示過。
“我們就知道哪里又栽樹了,又從哪里來了多少樹苗了,那些老樹都被遺忘了。”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與濕地研究所所長房用說,此次和平路樹木移植再回栽,市民們之所以強烈反對,就是因為擔心它們的成活率,擔心這些老樹一去不復返。
房用建議,如果移植樹木的方案通過之后,有關部門能夠將這些帶有編號的老樹責任到人,誰運的、誰挖的坑、運到哪去了、誰栽的、誰澆的水等,每一步都記錄下來并對外公示,讓市民們知道這些當年不能回移的樹的現狀,也就不會引發爭議和猜測了。“國外一些城市在修路的時候,每一步都有詳細的記錄,檔案全部都可以查到,濟南其實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并形成一種長期的機制。”
“解放路拓寬時就保留原有的行道樹,且車道功能分開,更加便利。”市民王女士致電本報時建議,解放路在2005年拓寬的時候,就將原有的行道樹保留下來。將綠化帶設置在道路中央,把車道的功能都分開,是目前為止濟南較為暢通的道路之一。建議和平路在拓寬時,可以參考一下解放路的方式。
對此,房用表示,只要馬路的整體寬度足夠,或者在中間的綠化帶上少栽種一些東西,完全可以做到既保留現有樹木,又能夠保證機動車道的寬度。和平路拓寬借鑒解放路,是比較可行的。
相關報道:濟南男子社保金官司7年打2輪 首輪勝訴又遭拒繳
濟南教育局:手機發招生廣告屬違規
濟南迎來入夏最大降雨 本周還有三次降雨
濟南市民給房產證加密可用數字或指紋兩種方式
濟南火車站27日啟用動車及高鐵自助檢票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