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憂慮
該案終審宣判后,德州中院依法將當事人的申請轉入強制執行程序。
據筆者了解,不論該案的生效判決最后能否得到實際執行,在該案及其引發“劫機”的事件背后,都顯現出了飛機防疫行業利潤大跌、飛行員不足、“挖墻腳”激化矛盾等一系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
位于德州市平原縣的萬里通用航空公司是山東省最早成立的通用航空企業之一,早在2005年,在國內通航政策尚未解凍之時,萬里通用航空公司就開始與平原警方合作,成立國內第一支警務飛行大隊,并先后多次承擔了平原縣飛防任務。
德州市是山東省較早啟用通用航空器防治森林病蟲害的地區之一,萬里通用航空公司依靠“主場優勢”曾經掌握了主動權。但從2009年起,湖北銀燕通用航空公司、杭州天森通用航空公司開始和萬里通用航空公司平分德州“飛防”市場。2011年起,飛防招投標工作下放到各縣區林業部門,此時國內通航企業激增,搶占飛防市場的人也越來越多。
據業內人士稱,今年一個縣市的飛防招投標會,往往會有近十家企業來投標,而在三年前,通用航空企業則是挑活干。競標企業增多,每家企業獲得的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為了獲得更多利潤,通航企業不得不想辦法從對方碗里扒食。
在“5·14”劫機事件中,駕駛員李軍的跳槽,加劇了萬里通用航空公司的危機感。
“一個成熟的飛行員對于通航企業來說,是核心利益。飛行員跳槽,不僅意味著對方支付轉會費即可補償損失,而且讓整個機組處于癱瘓狀態。”山東齊翔通用航空公司運營部負責人李懷武介紹,每個通航企業都很重視與飛行員的合同約定,保證自身利益。
在通用航空領域,飛行員是稀缺資源。目前全國能執飛通用航空的商照飛行員僅有1100人,國內通航飛機數量也在1000架左右,而且通航企業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但是按照規定,每架飛機應該配備正副兩名飛行員,目前至少還存在一半的缺口。
“通用航空公司飛行員需要拿到商業飛行執照,而這個執照獲取需要近一年的時間,企業每培訓一名飛行員需要支付約70萬元到80萬元的費用。一些公司在搶占市場時,來不及培訓飛行員,很有可能出現挖墻腳的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矛盾。”
因此,業內專業人士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通用航空行業的調查研究,進一步加快通用航空政策開放步伐,不斷加大通用飛行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工作力度,積極推進我國通用航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