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閩浙贛皖四省交界處。“衢”的意思為“四通八達的道路”,這也剛好說明了衢州的口感:雜糅與融合,吸納了周邊省份的各種口味。我們在衢州的時候,趕上了一場大雪,據說是當地數年不遇的大雪,飄飄灑灑的雪花落在古老的庭院里,給一層黑覆蓋上一層白。快過年了,許多人家開始準備米糕、番薯花,這些都是衢州江山市的過年吃食。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了村子,村子里顯得熱鬧了許多。
江山老祠堂里的米糕及其他
在江山市大陳村的汪氏祠堂里,一群人正在準備過年的米糕。天井里的雪落了很厚。快過年了,屋檐下的紅燈籠也換成了新的。米糕對于江山人來說就意味著過年。余曉勇是江山人,現在的職業是一個紀錄片導演,他說小時候過年很盼望著吃米糕。米糕有點硬,但是很香,那種香也是硬硬的香,春節前做好的米糕能存放到來年夏天。
做米糕過程繁瑣,原料是粳米、糯米,各約占一半,糯米多些就黏結些,粳米多些就酥松些,一般以吃糕時糕粉不散落為宜。米糕的主要配料是紅糖或白糖。先要將米炒熟成為米焦,再用糖拌米焦,然后磨成粉,糕粉冷卻后才可以做米糕。在江山,有一種專門蒸米糕用的蒸糕甑,將米糕粉厚厚地鋪在里面,蒸熟,然后趁熱把糕坯切成二寸寬左右的條子,再切成一分半厚的薄片。剛做好的米糕香甜可口,里面摻了黑芝麻,有一種芝麻的香。
“糕”與“高”諧音,全國各地的傳統春節風俗中,都有年糕的身影。在江山的除夕夜,蒸好切成片的米糕在大碗或竹編的果盒上疊成寶塔形,有一尺多高,用來供奉土地公。
除了米糕,這里還有另一種過年的小吃,叫番薯花。番薯粉和面,用刀切成各種花樣,下鍋油炸。這不單是一種年節小吃,也是考驗主婦手藝的小吃,手巧的主婦能把番薯花炸成上下通透的幾層,精美如同雕刻。
余曉勇回到衢州,是為了拍攝一部《衢州味道》的紀錄片。作為本地人,余曉勇對家鄉美食有一種別樣的親情——對于故鄉美食的鐘情,是所有人的情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他給我們介紹當地的民間小館,早餐攤販,他上中學時經常去的餐廳,某個廚師的傳奇,青春歲月似乎頓時回到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