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蘇醒在衢州街巷
衢州是座不大的城市,從機場到市區的時間差不多是10分鐘。很難得在現代城市中見到古老的城門,不像有一些城市,即便有城門,多半也是后人仿建的,貌似威嚴,卻透露著不倫不類。衢州的古城門還在,斑駁,有著時間的痕跡,最早的城墻甚至是宋朝的,古樸中有滄桑。
城墻下面的石板路被踩得光亮,雪化了,有一點濕漉漉的光。小吃是一個城市的底色,泄露著城市口感上的秘密。在衢州的古街上走一遭,周邊的小吃攤販都還在街頭,早餐的油條、蔥花饅頭(類似北方帶餡的花卷),言說著這個城市的人情滋味。
衢州最有名的小吃算是“三頭一掌”:兔頭、鴨頭、魚頭、鴨掌。衢州人喜歡重口味,喜歡咸辣,三頭一掌是外地人了解衢州的一把鑰匙。在衢州的大排檔里,兔頭幾乎是獨當一面的小吃,我能想到的另外一個熱衷吃兔頭的城市只能是成都了。但與成都兔頭不同,這里的兔頭講究香辣,回味更悠長。鴨頭與鴨掌也是辣,但與四川明晃晃的辣不同,這里的辣是陰柔的,如同衢州冬天的冷,浸入骨髓的那種。
在衢州街頭,冬天最火爆的小吃是余記烤餅。一個小小的店鋪,每天排隊。當地一個朋友說,新年那天,她女兒去這里買烤餅,排到凌晨兩點鐘。烤餅是衢州獨有的小吃,是用烤桶烤出來的,桶里有炭火,把小餅貼在桶壁上。烤餅有大小兩種,餡里有肉、咸菜、榨菜、蔥、干紅辣椒末等。味道也有兩種,辣和不辣,不過明顯辣味更受人歡迎。老板是個大姐,做烤餅飛快,以一秒鐘一個的速度做小餅,然后把小餅放在桶里,幾分鐘之后烤餅出爐,帶著一點焦香。烤餅一定要趁熱吃,表皮酥脆,滾燙,吃的時候要小心里面的汁水濺到身上。吃烤餅很容易上癮,吃完一個再吃一個,反正我不知不覺吃了十幾個,意猶未盡。
在衢州所有的小吃中,最有文化積淀感的是胡麻餅,胡麻餅不單好吃,而且看做胡麻餅也是一件爽事,恍如在看雜技。邵永豐胡麻餅是有10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徐成正是這里的第四代掌門人。他介紹說,做胡麻餅工序很多,其中最有技巧性的是“上麻”。所謂上麻是指給面餅上均勻地沾上白芝麻。將30個小餅放在鋪滿芝麻的大籮,只需輕輕一搖,胡麻餅如同聽指揮的士兵,馬上擺成規則的六邊形,再搖晃一圈,緊湊的六邊形迅速變陣,成為疏松的陣勢,每一枚都在它應該在的位置,反復幾次之后,籮猛地一震,30個胡麻餅頓時整體騰空翻身,猶如士兵般整齊。徐成正能使小餅在空中的隊列依然保持六邊形不變,所有的餅同時翻身,在另一面上麻。其整個程序猶如魔術,不親眼看到不能親信。徐成正說,練習上麻沒有訣竅,熟能生巧,也靠悟性。
衢州的胡麻餅如今還開到了臺灣,其種種絕技,也令當地人稱贊。剛烤好的胡麻餅酥脆,有著芝麻別致的香。
每年過年吃胡麻餅也是衢州人的傳統,人們在桌子上擺上胡麻餅和種種瓜果,再有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周遭,和和美美,這是中國人的過年法則。春節不單意味著春天來臨,也意味著家人團聚,這一天的美食也不單單是為了好吃,更有濃濃的親情滋味盛放其中。這是中國由來已久的日常生活,這些傳統在一道道食物中,蘇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