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 :“名校辦民校”走到頭了嗎?
來源:羊城晚報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江東接受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十年民辦考試,此次免試招生為破冰之舉,免試是第一步。免試之后,特色發展決定了民辦學校的多元未來。至于“名校辦的民校”是否會發生質變,江東坦言“難說,情況很復雜”。
在這場小升初考試改革中,不少社會專家把矛頭指向打著民辦招牌的“名校辦民校”,認為他們利用雙重身份兩頭通吃,才是加劇教育不均衡的罪魁禍首。
所以他們認為整頓“小升初”考試,重要的是對這些“名校辦民校”加以規范。要么讓名校回歸公辦,按照免試入學和就近原則進行招生,要么剝離公共資源的支持,與公辦名校脫鉤,使其成為真正的民校,與其他民辦學校同等接受市場競爭。
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學李偉成認為,這批名校辦的民校,挫傷了公校的辦學,同時也傷害到真正的民辦學校。“用名校的招牌,派人去管理,把公辦學校的場地給民辦學校用等,這些公民不分的做法都違反了國家的規定”。
不過,對于占用公辦教育資源的抨擊,有民辦教育負責人卻幾乎跳起來反駁。該負責人以某學校舉例,雖然在市區占用了公辦學校20多畝地,但每年要交500萬元的費用,使用的名校招牌,同樣是根據國有資產占用費的相關規定進行支付。
的確,這些民校之所以出成績,關鍵靠的是生源,李偉成認為,“公辦學校栽花,民辦學校摘果,”民校把公校培養的好學生都搶去了,生源好,無教而學,而留下來給公校的生源不佳,很多教而不學,就會產生鯰魚效應,越來越差。
對于未來,有民辦教育負責人比較悲觀,“政策要我們生就生,要我們死就死。”
不過,李偉成則認為質變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些民校有民資在背后支撐,學校是不出錢的,收歸公有難以生存。同樣,如果讓民校完全脫離“母體”,改名換號,同樣會面臨關門大吉,所以只有這樣不公不民才能找到平衡點。
猜你喜歡
- 李干杰任山東省委書記
- 評論() | 分享09月30號 17:07
- 防疫有道也有情:煙臺地標“硬核”防疫海報來襲!
- 評論() | 分享09月30號 17:03
- 12-14周歲人群,煙臺多地發布重要通知!
- 評論() | 分享09月30號 17:03
- 2020年市住建局承擔城建重點項目10項,塔山南路等項目建成通車
- 評論() | 分享09月30號 17:03
- 更快、更暖、更科學——煙臺疫情防控一線探訪見聞
- 評論() | 分享09月30號 17:03
- 煙臺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市民,盡量不吃生冷食品
- 評論() | 分享09月30號 17:03
- 炎炎夏日臨,養生正當時!
- 評論() | 分享09月27號 16:09
- 你不知道的事 開春養生要做好6件事情
- 評論() | 分享09月27號 16:09
- 煙臺市萊山區濱海路街道中心幼兒園:“濱”紛童年趣無限,月餅甜
- 評論() | 分享09月27號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