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難背后,還有老賴“鉆空子”

  那在法律人士眼中,又如何看待執行難這一問題呢?山東國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陽介紹,相比較自然人執行難的問題,涉事企業拒不履行已生效法律文書,則涉及很多方面。有的企業本身就是“空殼”公司,其企業的法人往往并非是公司的實際擁有者,通常這些公司均為租賃房屋,一旦公司上了“老賴黑名單”,立馬就“卷鋪蓋走人”,給執行帶來不少難題。當然,對于一些名聲在外、資金雄厚的企業,則難免涉及執行力度的問題。另外,目前雖然對老賴有諸多限制,但是老賴也有對策,例如,按理說老賴不能乘坐飛機,但有的人不能用身份證買機票,就拿護照購票,“鉆空子”躲過逃避執行的處罰。

  “倘若企業還想繼續發展,就應當注重信譽,盡快走下‘老賴黑名單’!”高陽說,現代社會越來越注重信譽,不管對普通市民,還是企業公司。隨著“老賴信息”的越來越公開、透明,老賴信息很容易被曝光,這既滿足了市民的知情權,也讓督促更多企業自覺履行還款義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網站上,都有針對老賴企業的公示,做生意前,市民不妨上網先查查,然后再斟酌是否進行商業合作,另外,不少大數據APP也有類似的查失信、看信譽度的功能,市民都可以下載到手機上,多進行了解,借此壓縮失信企業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