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搭檔,互助斂財

  為了讓自己的犯罪行為可以更好地掩人耳目,甄兆忠開始盤算給自己找個“搭檔”。合適的人選很快出現了。一次閑聊時,在村委會擔任副主任的苑憲軍(另案處理)向甄兆忠透露,他在村委會干活工資太低,自家經濟條件又比較差,所以準備辭職,外出打工多賺些錢。

  “何不拉他一起干呢?”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甄兆忠多次請苑憲軍到自己家吃飯,一起抱怨工作清苦收入少。幾次試探后,甄兆忠告訴苑憲軍,他想虛報冒領一些補貼款,有錢了才好為村里多做點事,自己也能賺點辛苦費。這想法讓苑憲軍大為贊賞,兩人一拍即合,共同把黑手伸向補貼款。

  在隨后的犯罪過程中,苑憲軍果然成了甄兆忠的得力助手。在鎮上要為村里增加直補面積的時候,苑憲軍會在實際擴大的種植面積之上再虛報一部分面積,然后將多出來的補貼面積數按甄兆忠的要求分攤到一部分村民名下。由于這些村民領取補貼款的“一卡通”都由甄兆忠保管和支配,兩人這樣做順風順水,非常方便。為了更隱蔽地行事,兩人在冒領補貼款的時候還經常變換村民的姓名,可謂機關算盡。

  “在分地的第一年,村里各小組長將各戶的實際補貼畝數報到村里,村里制成總表,以后五年就是按照這個表來發放。每年我確定能虛報出多少補貼畝數,然后再提供人名,這些人的‘一卡通’都由我控制和保管,我讓苑憲軍把這些虛報的面積分攤到我提供的人頭下。至于具體怎么分攤、每個人分攤多少,都由苑憲軍來操作。”甄兆忠供述時這樣說。

  村民的“一卡通”為什么一直在甄兆忠手里呢?原來,為隱瞞犯罪行為,甄兆忠和苑憲軍通常以“辦理農村醫保”“辦理低保”等作為幌子,利用村民對他們的信任,把村民的身份證收集上來,拿去辦理領取補貼款的“一卡通”。而后,兩人再以手續繁瑣沒能成功辦理為托詞,將身份證還給村民,把“一卡通”扣下,使村民對自己“被領取”了“一卡通”的情況毫無覺察。直到案發時,有些村民還被蒙在鼓里,以為甄憲二人是為村里辦實事的好干部。

  “2009年,我開始幫甄兆忠虛報小麥直補面積。2012年至2014年,每年春節的前幾天,甄兆忠都給我送來3萬元現金,他說是辛苦錢。我自己也知道這是虛報騙取的補貼款,因為村里也沒有其他的經濟收入。”苑憲軍到案后,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