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任十年,他瘋狂虛報冒領小麥、玉米直補款33.5萬元,累計涉及土地面積上萬畝。為大肆斂財,山東省商河縣鄭路鎮斜廟村原黨支部書記甄兆忠不斷觸碰黨紀國法的底線,最終將自己送上被告席。前不久,該案由山東省商河縣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2016年7月27日,山東省商河縣法院一審以貪污罪判處被告人甄兆忠有期徒刑三年零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
心理失衡,走上歪路
現年47歲的甄兆忠是個“老村干”,早在2005年就當上了斜廟村村主任,負責該村村務工作。因為能說會道,在幫助處理村里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上比較熱心,他很快得到村民的擁護和信任。2007年至2011年,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2011年至2014年,擔任村支部書記。
成為一名村干部,為村民們服務,在很多村民眼里是件非常榮耀的事。甄兆忠一開始也是這樣想的,他想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村干部位子上為村民們多做一些實事。然而,看著村里很多人經濟條件好起來,家里蓋起新房,出入開著好車,他沒有感到高興欣慰,反而嫉妒別人日子過得比自己好。
據甄兆忠案發后交代,他一想到自己家還是住了20多年的老房子,出行的工具還是一輛騎了多年的破舊摩托車,心里就特別不平衡,總以為自己張羅著為村里修了廣場和水泥路,應該得到回報。特別是每當看到很多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過著非常富足的生活,而自己身為一村之長,卻連翻修自家老房子的錢都沒有,心里更覺得憋屈。覺得吃虧就開始找補,甄兆忠最大的心事就是想方設法讓自己的生活好起來。致富心切加自律不嚴,使“想方設法”變成了“不擇手段”。
近年來,國家為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對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群眾,按照種植面積大小發放直補款。斜廟村是一個大村,全村人口超過1700人。看到每年有大量的錢款補貼給村民,甄兆忠認為這是一個迅速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既不用操心受累,還來錢很快,就把歪腦筋動在這些補貼款上,將國家的惠農政策變成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
“第一次犯罪的時間很早,我記得是在2005年。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是戰戰兢兢,生怕被人發現,于是虛報的面積也不是很多。2008年以后,農戶種植棉花和蔬菜的少了,種小麥的增多了,相應的補貼面積也增加了。于是,我在實際增加的基礎上又虛報了一部分。慢慢地就收不住手了,一直虛報下去。”據甄兆忠供述,他起初只是想先弄點錢翻修一下家里的老房子,后來嘗到甜頭,就越來越不滿足,胃口越來越大,家里修建的三層樓、孩子結婚時的開銷、購買家用轎車等大項支出多來源于他貪污的補貼款。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甄兆忠在擔任村主任和村支書的十年時間里,貪污數額累計達到33.5萬余元,涉及土地面積上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