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快遞員,很多朋友肯定不陌生,收發快遞的時候經常和他們打交道,但是您有沒有見過博士研究生送快遞呢?在煙臺,就有這么一位“快遞博士”。
據《熱線村村通》報道,譚超今年32歲,是延邊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研究生,但是他還有一個身份,一個地地道道的快遞小哥。譚超說,最初接觸快遞的原因,是想在考研的同時能夠打工掙點錢,覺得快遞這個行業可能以后有發展。
譚超的老家在煙臺龍口農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很不理解,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高材生,竟然做起了快遞小哥。
面對大家伙的不理解,譚超依舊堅持了下來,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尤其是到了快要考試的時候,快遞屋里總能聽到譚超背英語的聲音。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5年,譚超收到延邊大學世界史專業博士錄取通知書。而這時,他的快遞代收點已經做得很好了,他也舍不得放棄,在他讀博士第一年的時候,代收點就交給妻子打理。現在他得博士課程快結束了,他就又從延邊大學回到了煙臺的這個快遞代收點。
現在譚超的快遞代收點每天有1000多件快遞,為了能更快的查找,譚超發明了一套自己的編碼。譚超說,大家給他起的外號叫超人,他自己也想做一名超人,現在每天白天忙活快遞,晚上還要寫論文,但他并不覺得辛苦。至于博士畢業后要做什么,譚超希望能產學研結合,有可能去當個大學老師,把讀書和實踐結合起來。
編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最初開始只是為了打點零工賺點錢,但是現在的快遞工作已經成了譚超人生的一部分,而他也對快遞工作進行了創新,為“快遞博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