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華潤萬家濟南經四路萬達廣場店本月底將閉店的傳言不脛而走。該店的前身是樂購超市,這也是華潤萬家兩年前收購樂購后,在山東接手的惟一一家樂購門店。
曾經雄心整合樂購在華門店的華潤萬家,在零售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遇到的是一個難以消化的“雞肋”。經濟導報記者在實地探訪中了解到,該超市一直面臨客流量不足盈利難的困境。
對于華潤萬家濟南經四路萬達廣場店是否將閉店,經濟導報記者聯系到華潤萬家山東區總部,其相關人士僅表示,該店“目前是在正常經營的過程中,我們如有相關消息會第一時間溝通”。
號稱利用3年時間實現樂購扭虧的華潤萬家,此次不論是欲主動調整“減負”,還是遭遇“消化不良”,對于這家憑借并購逐漸擴充版圖成為中國零售業領頭羊的商業巨頭而言,無疑正面臨重重挑戰。
人氣一直不旺
4日上午,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位于濟南市經四路萬達廣場負一層的華潤萬家超市。
去年2月,華潤萬家在廣州宣布啟用全新紅色華潤萬家品牌標識。但截至目前,濟南店換標一事并未完成。經濟導報記者看到,超市周邊的大型海報上依舊有“樂購”的字樣。
事實上,對于濟南消費者而言,樂購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華潤萬家的門店。樂購曾在濟南開設有經四路萬達店和二環東路店兩家門店。2014年底,萬達店由華潤萬家接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由萬達廣場一樓乘坐扶梯前往超市的入口處,兩家金銀首飾店鋪都已經關門。在負一層,超市周圍的商鋪幾乎已經全部關門。家住萬達廣場附近的周女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些店鋪前幾個月就陸續關門了。之前有兩家服裝店一直在清倉,還能來‘撿個漏’,現在沒想到全都關了?!?/p>
經濟導報記者在華潤萬家超市內看到,偌大的超市,顧客并不多。貨架與平時無異,有營業員還在忙著將貨架上的商品放到推車內,稱是“準備換下一檔海報產品”。
一位正在整理貨架的超市工作人員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超市聽說是要關。不過,我們也不知道哪一天關?!?/p>
超市一位營業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他們也聽說了要關店的傳言,不過現在還在正常進貨。她說,“就中午有附近寫字樓的一些員工來超市買吃的,平時顧客少得可憐。超市促銷活動也是一波接一波,但沒改變多少?!?/p>
作為附近區域體量最大的大賣場,該超市人氣一直不旺?!百u不出錢啊。”上述營業員說,如果關店,終歸還是因為業績不行。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出了超市收銀臺不遠處,超市內部商品正進行打折出售,吸引了不少顧客。有部分選購商品的顧客也是聽說超市要關門,特意趕來看看有沒有打折促銷。
一位顧客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這個超市以前蔬菜、水果、面包經常打折處理,力度很大。有時真覺得,賣得這么便宜,他們到底掙不掙錢啊?”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還發現,除了附近的住戶,在萬達廣場內逛街的部分年輕人甚至并未注意到這家超市的存在。
圣豪、東方成萬達新伙伴
有業內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就目前該超市的現狀來說,盈利狀況堪憂。在零售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讓超市大賣場選擇撤離的原因,一方面是銷售業績的每況愈下,另一方面還有租金和人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巨大壓力。
以此前被華潤萬家出售的樂購北京大成東店為例。一份內部資料顯示,大成東店的租金(含物業費)最初兩年為2.35元/日/平方米,到第5年已漲至2.65元/日/平方米,此后每兩年遞增5%,2015年這2萬平方米的門店租金已達2100多萬元。2014年,大成東店銷售額卻只有7300多萬元,虧損高達2600余萬元,與店租成本大體相當。
在濟南,曾經的樂購經四路店與萬達廣場在2010年11月19日同步開業。由于萬達廣場自身沒有超市業務,因此沃爾瑪、永輝、華潤萬家等大型超市成為萬達的緊密合作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萬達集團在濟南的首個項目——泉城路西端的萬達廣場,二、三層入駐的即是沃爾瑪超市。不過,2012年該廣場更名為悅薈廣場,徹底與萬達脫離關系。
近幾年,萬達廣場也在加大與其他超市品牌的合作。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山東,圣豪集團、東方集團已經成為萬達廣場新的戰略伙伴。
經濟導報記者在濟南高新萬達廣場看到,其負一層主力店超市為圣豪超市,賣場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于今年6月與高新萬達廣場同步開業。據悉,山東圣豪商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鄒平商業大廈。去年9月,圣豪集團與萬達集團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此外,經濟導報記者在山東東方集團的官網上看到,今年7月中旬,其與全球商業萬達集團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商超項目上開展深度合作。據悉,在今年年底前,東方集團將在萬達廣場開設6家“東方購物廣場”連鎖超市。
由此,山東省內萬達廣場與華潤萬家或不再合作的消息被媒體傳出。目前在山東省內的萬達廣場中,主力店超市為華潤萬家的,除了濟南經四路萬達廣場,還有濰坊萬達廣場、青島李滄萬達廣場、煙臺芝罘萬達廣場。
此前有消息稱,華潤萬家“可能會先關掉濰坊店和濟南店(原樂購)”。之后,位于濰坊萬達廣場負一層的華潤萬家于9月7日停止營業。該店的關閉可以說部分證實了上述消息。
業績被樂購拖累
從華潤萬家自身來講,其整合樂購之路并不順暢。中外管理體系和文化的差異,也令整合之路磕磕絆絆。
一位接近華潤萬家的人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華潤萬家針對樂購門店的調整一直未間斷過。但由于管理等問題,再加上大潤發等其他超市步步緊逼,華潤萬家在當前零售業不景氣的背景下,可以說面臨相當嚴重的問題。
2014年5月底,華潤創業(當時華潤萬家的母公司)正式對外宣布,TESCO中國業務包括“樂購”將全部劃歸到合資公司。而在并購第一年,華潤創業的業績就突然走入下行通道,數據顯示,其2014財年凈虧損約1.28億元,同比下滑108%。
事實上,自2014年起華潤萬家就開始負重前行。在整合樂購的一年內,除了北京地區,樂購在華東地區就關閉了一些業績不佳或與業主方合約到期的門店。
盡管華潤萬家原CEO洪杰此前表示,預計原樂購門店將在3年后實現扭虧,華潤萬家原有門店也將重新優化,并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架構,但一系列舉措并沒有幫助華潤萬家走出困境,樂購已經對其業績形成拖累。
去年3月,華潤創業甚至發布盈利警告稱,受累于收購巨虧的樂購中國業務,公司旗下零售業務凈利潤將大降20億港元。
在去年上半年,華潤集團以280億港元回購華潤創業經營的非啤酒業務;9月,華潤創業正式更名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專營啤酒業務。分析認為,華潤剝離零售資產的意圖明顯。
就在今年9月,上任只有7個月的華潤萬家總經理陳碩突然離職,而今年2月份華潤萬家已經歷過一次高層人事震蕩。
作為本土零售巨頭,華潤萬家近幾年面臨著各種壓力。數據顯示,華潤萬家2015年在全國共有門店3400家,而2014年這一數字為4127家,也就是說,其一年時間減少了727家門店。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今年3月曾表示,華潤萬家今年計劃關閉68家門店。
在濟南,經濟導報記者先后走訪了華潤萬家的其他3家門店。
華潤萬家進入濟南開設的首家店——位于王官莊的華潤萬家大眾廣場人防店,已將營業面積由兩層改為一層。經營業績不佳或是其“瘦身”的原因之一。
位于丁豪廣場的營業面積1.6萬平方米的華潤萬家高新店,今年6月以來受到高新萬達廣場開業的沖擊,人流量也下降明顯。
而在位于環宇城的華潤萬家,距離超市收銀臺不遠處的臨期商品促銷貨架十分顯眼,超市廣播里不時播放著招聘收銀員的信息。
在零售業的寒冬里,傳統實體零售商陷入迷惘。當動輒一兩萬平方米的大賣場“跑馬圈地”時代已遠去,傳統零售商的戰略調整與轉型無疑必須提上日程。
來源: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