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價格年內第二次上調如期而來,調價幅度基本符合此前專家的預期。此次國內汽、柴油價格全國平均每升分別上調7分錢和8分錢,是近年來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最小的。為什么這次調價幅度之小?今后油價走勢如何?記者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到點就調成常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9日宣布,決定自10日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95元。這是新機制今年3月實施以來首次漲價。
目前第三個調價周期,盡管國際油價寬幅波動收窄了變化率,漲幅略高于每噸50元的調價紅線,但發展改革委還是按照機制小幅上調了國內成品油價格。
對此,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表示:“新機制實施以來的三個調價周期,政府均嚴格按照新機制執行調價,這凸顯了政策執行的嚴肅性,向市場傳遞了清晰的信號,將為未來市場預期以及微觀經濟主體的決策安排傳遞更多信心。”
發展改革委3月底出臺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將成品油調價周期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調價幅度限制,“該降就降,該升就升”。
囤油待漲現象明顯減少
金銀島成品油分析師韓景媛說,雖然國內成品油市場呈上調預期,但與此前適逢漲價窗口期,下游大肆購進不同,由于新機制實施后油價調整更為頻繁,且幅度有限,故貿易商按正常資源消耗周期進行周轉。
由于此前的成品油價格機制調價周期較長,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往往滯后于國際市場油價變化,經營企業能夠預測到價格調整的時間和幅度。特別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上漲時,中間商和終端用戶大量采購囤積,造成市場需求旺盛的假象,推動價格上漲;調價措施出臺后,社會經銷商集中出貨,造成短時間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不升反降,與市場供求變化脫節,并加劇市場波動。
王震說,新機制已達到遏制投機的目的。隨著政策透明性越來越強,市場主體將更加看重市場走勢,進行生產和消費決策,而不是追求短期效益。
對居民生活影響有限
由于本次油價上調幅度很小,市場測算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的影響也較小。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陳晴表示,此次成品油價格上調有望增加物流企業、出租車以及私家車的油耗成本,但由于幅度較小,所以實際影響有限。
據卓創資訊測算,以載重50噸的物流貨車、月跑1萬公里左右為例,單車在下一個成品油計價周期內油耗成本將增加170元左右。私家車方面,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8升油的普通家庭,也意味著下一個計價周期的油耗成本將增加不足15元。
據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