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劣質油”事件愈演愈烈,而“主角”濟南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中化工”)9日繼續保持沉默。對于這批汽油出現問題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可能是使用添加劑過多所致。【相關報道:濟南中化工劣質油致數十車輛拋錨 涉及四加油站】
事件進展>> 掛著牌卻稱“已搬走” 濟南中化工“躲貓貓”
8日采訪時,記者多次撥打濟南中化工公司及銷售經理電話,均無人接聽。9日,記者再次連線濟南中化工方面,仍然沒有消息。
通過多方打聽,記者得到該公司其他幾人電話號碼,對方不是不接電話,就是接起來就掛掉,還有人稱“休假了,很久沒去上班,不知道公司的情況”。
從濟南中化工采購油品的一位加油站老板透露,該公司地址位于緯二路的山東商會大廈。9日上午,記者趕赴該大廈。在19樓,記者看到樓道內懸掛的“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的標志牌。
進入其中一間辦公室講明來意后,工作人員卻稱“濟南中化工已經搬走,他們是濟南長城煉油廠,與濟南中化工是兩個公司,沒有聯系,也無法幫忙聯系那邊的負責人。”而記者了解到,濟南長城煉油廠同樣隸屬于中化工油氣總公司。
濟南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宿忠和此前曾承認金三角加油站是他們的客戶之一,但稱問題油品的來源及產生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截至目前,尚無進一步的消息。
專家分析>> 地煉廠多用燃料油 品質不如原油
這批汽油到底為什么質量下降?同樣成了一個謎團。9日,有業內人士對此進行了分析:這批油很可能是調和汽油。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介紹,汽油的原料分原油和燃料油兩種。燃料油其實就是原油二手貨,品質不如原油,價格也比原油低。目前只有少數的國企才有原油進口資質。而地煉廠則沒有,因為中石油、中石化的自采原油不供給地煉廠。
“對山東地煉來說,它們煉制的多是燃料油,這是業內眾所周知的事。”以這種燃料油為基礎,只需具備一定的罐容,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油品和添加劑按照適當的比例進行摻和,使調和的產品達到某一石油產品的規格,便成了調和汽油。
因調和汽油的質保期比原油提煉的汽油要短很多,可能存在出廠時各項指標達標,但出廠一段時間后不合格的情況。在行業內,供貨商給加油站供應調和汽油時通用的操作方式是,在3天到5天內保證這批油質量不出問題,若其間有質量問題全額退款或加價賠償。張永浩猜測,此次出問題的油品,很可能就是調和汽油。
業內披露>> 小型煉化企業 原油來源復雜
濟南一加油站老板牛經理9日致電本報記者,稱自己經常從濟南中化工進油。作為本次劣質油事件的受害者,他也透露了一些內幕:產生問題的根源可能在于添加劑使用過量。
據他分析,汽車加油后最初能正常行駛,只是在跑過一段里程后,才會出現油路被堵塞等狀況。一般情況下,“這屬于添加劑加多了。”不過在沒有具體化學分析的情況下,業內人士也不好下判斷到底是什么添加劑。
牛經理透露,相對于大型正規煉化企業,部分小型煉化企業采用的原油來源相對復雜。“大型企業一年可能固定使用大慶油田的原油,在質量相對統一的前提下,原油質量不會出現太大誤差。”
“但一些煉化企業在使用原油時是‘等米下鍋’,不管哪里的原油,也不管油質差別是否很大,按照自己的標準生產時,就會出現質量懸殊的情況。”牛經理稱,這種情況下,添加劑就會成為提升油質的法寶。
眼下,消費者紛紛去找加油站算賬;加油站則等著濟南中化工給說法。
新聞延伸>> 汽油不達標 主因是原料
對濟南中化工來說,這次劣質油事件并非僅僅是他們公司的損失,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山東煉油整體形象也將受到嚴重打擊。
“以后外地大戶誰還敢用山東的成品油?”說起此事,牛經理一肚子委屈,“我們民營加油站主要靠濟南中化工等銷售公司提供成品油,這下子誰還來我們這加油?”
記者了解到,此次處于“問題油”漩渦中心的濟南中化工是中化工集團的下屬企業,負責將中化工下屬的煉油廠和其他渠道采購的油品對外銷售。其走貨渠道主要是魯西南、湖南、湖北、江蘇和安徽等地。
而濟南中化工在濟南有濟南長城和藍星化工兩家煉油廠,本地加油站去拿貨的較多。但幾位加油站老板稱,按照以往的經驗,這批汽油不應該是上述兩家煉油廠的產品。對于其來源,他們也不清楚。
據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介紹,山東地煉企業對外宣稱生產的汽油標準都是國三汽油標準,但是能精確達到這個標準的地煉廠家卻很少,原因主要出在原料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