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下午,在歷城區唐王鎮井家村的蔬菜種植區,31歲的蔣士東走在泥濘的土地上,雖然天下著雨,看到綠油油的菜地,蔣士東難掩興奮:“看,這是我種的豌豆,都已經開花了,那兒是我種的蔥,已經長出來了。這一大片土地都是我的。”
蔣士東說,自己承包了100畝地,蔬菜種得好,妻子和父母功不可沒。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起來勞作,給菜地鋤草、澆水。“一般我父親負責澆水,妻子和母親鋤草,每個人都有分工,家里承包的地多,三個人干完了一片地,接著干下一片,一天都不能閑著。”
在蔣士東家里,記者看到了墻上掛著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企業名稱一欄寫著“旭日家庭農場”。今年年初,蔣士東在電視上無意中看到,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家庭農場”就放在了蔣士東的心上,經過了解,確定自己的情況符合注冊家庭農場之后,3月7日,他來到唐王鎮工商所,遞交了注冊家庭農場所需要的材料。讓蔣士東沒想到的是,經過審核,自己當天就領到了營業執照,這也是歷城區首家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對我是個保障,讓我更踏實了。”談到申請家庭農場的原因,蔣士東表示,起因是去年一個未談成的訂單。
“去年,我第二次獲得了唐王鎮的‘白菜狀元’,有單位就找到我,想要訂我的菜,給職工食堂供貨。”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對方的要求,可是單位需要發票,我無法提供,這單生意就沒有談成。
“注冊營業執照,可以給客戶提供發票,客戶就漸漸多了起來。上個月,我還跟聊城一家食品生產公司簽訂了合同,這是我之前談了好幾次都沒有談下來的,拿到了營業執照,對方很痛快就答應了。”蔣士東說,自己的家庭農場以后將向訂單方式運行,這樣就能避免價格波動給自己帶來的風險。“營業執照對于我并不是簡單的一張紙,而是一個信譽。”
濟南市農業局副局長劉連儒說,家庭農場是種糧大戶的升級版,有了經營和管理能力,就可以升級為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需要,解決了地怎么種和誰來種的問題,是培養職業農民很好的途徑,破解了農業經營主體穩定性和持續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