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疼辛苦工作一天的先生,在廚房中大烹魚肉以美食慰勞。丈夫賣力地一心想全部吞下肚,不辜負妻子的付出,無奈倦怠的胃口實在令人身不由己。
夏天對于廚娘來說是最困擾的,不單與油煙的對抗,再加上爐火的熏蒸,通常一頓飯做飯完,要濕身好幾遍。這樣也罷,若是辛苦付出得不到“光盤”回報,那才真是得不償失呢。
所以夏天應當是涼拌菜與蒸菜的天下。我家的夏日餐桌最常出現涼拌黃瓜、涼拌三絲或者蒸茄泥這樣的清爽菜式,就著晾涼的綠豆粥、小米稀飯,幾乎連主食都要退居幕后了。
紅油是涼拌菜的靈魂,而蒸的菜式,多半靠調汁善味。我家鄉的蒸菜可稱一絕,也是夏日里極受歡迎的食物。除了市場上很易買到譬如芹菜、胡蘿卜這樣的蔬菜,還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后得來的稀罕野菜,幾乎什么都可以拿來蒸。菜洗凈切段,再周身裹面,旺火蒸個十幾分鐘便可得,蒸好的菜要沾著特意調配的蒜醋香油汁來吃,必須如此,就像螃蟹與姜醋從來都是天生一對。
帶葉子的蔬菜直接蒸,根莖類的如胡蘿卜、白蘿卜需先切絲晾曬干后再依上述炮制,增加了彈性,給咀嚼帶來些唇齒之樂。還有個別特例,譬如槐花,鮮花干花都能蒸著吃,鮮花帶著一股由土而生的新鮮氣味,有人深愛,有人嫌太過濃郁。
遠離故土,連那份“太過濃郁”的吹毛求疵都是奢侈。盡管物產富饒,魚肉比比皆是,混合著思鄉之情的樸實卻難以尋覓。
沒有蒸菜的夏季,依然能夠免受爐火“熏陶”就是莫大的幸福。素菜自然會大受歡迎,但肉食動物們時常需要有肉幫襯,才能圓滿一餐的形式感。至此肉類才有機會受此“殊榮”,打破“下油鍋”待遇,而享以“桑拿”。
下油鍋的排骨香軟,“桑拿”后的則汁水飽滿,口感豐腴潤滑,蒸出的油脂湯汁用來拌涼面,或許能夠治愈厭食癥患者。
蒸排骨可以蒸出多種口味,香辣、酸辣、酸甜等等,將決定權交給現成的材料或心情。常做的豆豉蒸排骨,是利用豆豉的特殊味道挑逗排骨的周身脂肪,糾纏不清的幾十分鐘后,真的難分彼此。
豆豉味咸,細細品嘗,似有些淡淡的臭味,那是發酵后的產物,因此以豆豉做配料,還要以酒、白糖配豆豉,看似配角的它,戲份一點不輸主角。豆豉無論如何使用都最好切碎,這樣才能發揮最佳效力。我的慣用手法是在使用前先將它用酒浸泡十來分鐘,若是有黃酒最好,白酒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再次是料酒。然后撈出瀝干再切碎,油溫不太高時,中火入鍋煸炒,再撒些白糖,之后便是一般的炒菜流程了。
加了豆豉的菜,最出名的當屬豆豉鯪魚。豆豉當然不只“單戀”鯪魚,只因被制成罐頭,困入一個“牢籠”,只能同生共死,才成就了流行。豆豉鯪魚又可以變身為豆豉鯪魚油麥菜,有菜有肉,成就高尚懶人的營養餐。
豆豉的博愛幾乎滲透所有食材,蔬菜、根莖、肉類……無一不傾慕,無論與誰搭檔,都能成功上位,成為味覺的焦點。就如花椒、辣椒一般,可以不見蹤影,卻有讓人無法忽略的霸道氣味。
The End
【食の啟示錄】
豆豉可以與很多食材搭配,做成豆豉魚、豆豉雞等等。
難度:簡單
時間:30
價格:20
分量:2份
口味:香滑
原料:
肋排……一條(約500克)
豆豉……10克
大蒜……3瓣
生姜……一小塊
干辣椒……3根
白酒……10毫升
生抽……15毫升
白糖……5克
生粉……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