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飲食思想與主張
關(guān)于科學飲食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解釋:基于當時平民階層粗糲劣食的現(xiàn)實,孔子提出,在足食的情況下,人們要盡可能地提高食品的加工水平和烹飪技術(shù)水品,使入口的飯食精細些;如果長期食用粗劣的食品,對人體是不利的。
孔府菜與孔子思想
子曰“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
解釋:刀工的好壞直接影響烹飪的效果。食物原料所切大小不均勻,必然會受熱不勻,而生熟不一致,則會導致失飪現(xiàn)象。
子曰“不得其醬,不食。”“不撤姜食。”
解釋:醬有“殺飲食百藥之毒”,姜“卻寒養(yǎng)胃”。
子曰“不時,不食。”
解釋: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到成熟季節(jié)的食物不能食用。植物的果實在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成分,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二是按時進餐。
關(guān)于飲食衛(wèi)生
子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解釋:食物因霉爛變色則不能食用。
子曰“沽酒市脯,不食。”
解釋:從市肆小攤點上買來的酒、肉不宜食用。
子曰“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解釋:祭肉應(yīng)該當天宰殺供祭,然后立即分賜,不宜過宿。
子曰“食不語,寢不言。”
解釋:人們在吃飯飲水時不要說話笑鬧。
孔府菜與孔子思想
關(guān)于飲食有節(jié)
子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解釋:餐桌上的飲食再豐盛再美味,也不能暴飲暴食。
子曰“不多食。”
解釋:每餐不能吃得太飽。
子曰“唯酒無量,不及亂。”
解釋:飲酒時應(yīng)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量力而飲,不能強求一致。醉酒不僅導致思維失控而出現(xiàn)亂“禮”現(xiàn)象,而且對身體極為不利。
關(guān)于食禮與食德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席不正,不坐。”
“有酒食,先生饌。”
解釋: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在飲食生活方面也要有很高的標準,即講究食德,完全按“禮”的規(guī)范行事。孔子認為,人生唯食為重,“食”是頭等大事,所以為政者也要以廣大人民“足食”為根本。但同時他又主張,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君子絕不能僅為飲食活著,那樣的生命沒有意義。于是孔子方有“君子謀道,不謀食”的觀點,意為: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應(yīng)該以自己的事業(yè)為重、以學業(yè)為重,不要把求食謀生放在首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在孔子看來,這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